中時:北藍南綠的政治地緣格局依舊未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0 10:31:12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喧囂達一個月之久的北高市長選舉已在昨天正式落幕,最後開票結果如果要用一個常用的成語來形容,大概就是“維持現狀”四個字了。國民黨持續掌控首都台北的執政權,而民進黨則勉強守住了港都的基本盤,北藍南綠的政治結構在這次選舉之後並未出現明顯改變。儘管政黨版圖基本上維持不變,但由於高雄選票國民兩黨僅差距一千多票,後續發展如何仍值得觀察。 

  社評說,與去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一樣,儘管這次選舉僅是兩個直轄市的改選,但在過去一年諸多事件的交相激盪下,它被賦予的意義早就超越區域選舉的格局,甚至已被視為當前台灣政治走向的某種趨勢指標了。換言之,至少在過去一段時日,在朝野政黨的“反貪腐”、“顧本土”、“對扁馬的信任投票”等的操作下,北高兩市的所有市政議題,幾乎是完全被淹沒了,而包括朝野政黨的候選人,也在各個天王引領下,無例外都被迫提高選戰的層次。因而我們與其說它是場失焦的選舉,不如說它一開始就被定位為一場中央格局的選戰。 

  事實上,做為台灣南北政治地緣上的兩個重要中心,北高兩市的民意趨勢本來就有它強烈的指標性意義。至少從一九九五年以後,有超過十年的時間北高兩市迄今從未給單一政黨掌握過,特別是一九九九年馬英九與謝長廷分別入主北高兩市後,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塊分布即告形成,北台灣在馬英九效應的帶動下,一路將國民黨地方政權的版圖推進到中台灣,而高雄則在謝長廷的銳意經營下,也成為綠營在南部執政縣市的旗艦,這種地緣政治的意義上,此次北高市長選舉的結果,當然饒富多重的意義。不諱言的說,任何其中一個直轄市若是出現政黨輪替,都透露非常重要的徵候。從這個角度觀之,這次選舉結果還是提供了若干重要的徵候。 

  社評指出,台北市長的選情一直相對穩定,郝龍斌超過五成比率的當選態勢從選前就相當篤定,綠橘兩個陣營的負面操作,並沒有影響郝龍斌的基本盤,而從宋楚瑜的五萬出頭的得票數,占百分之四得票率看來,顯然台北的泛藍選民已自主操作了棄保。相對的謝長廷不僅替民進黨在台北守住了基本盤,甚至比預期還要好,他的五十二萬五千多票、百分四十得票率開得不僅不難看,還成功帶動該黨市議員席次的成長。要知道,謝長廷是綠營在台北局面極其艱困的情況下出馬,以謝長廷起步之晚,加上大環境對他不利,能打出這種成績,已經足堪告慰了。展望未來,謝長廷的這個成績已經保留了他的徐圖再展的想像空間。 

  而最受朝野矚目的還是高雄的開票結果,黃俊英在開票的過程中一路緊咬陳菊,到最後兩人僅差距一千一百多票左右,得票比率都是百分之四十九多一點,雙方差距僅百分之零點二左右,可說是典型的“旗鼓相當”,但首長選舉的贏家只能有一個,所以還是算陳菊“勝者全拿”,這樣些微的差距促使黃俊英對選舉結果提選舉無效之訴完全可以理解,至於未來不論要不要驗票,則還有一段司法裁決的路要走了。對黃俊英而言,就差那麼一點就輸掉全局當然會抱憾不已,但在一個基本盤對藍軍不利的高雄市,能打到幾乎讓民進黨翻盤,已經差強人意了。更何況在市議員方面,國民黨較原來多出五席,已經成為第一大黨了。 

  社評說,當然這個選舉結果對陳菊乃至民進黨的意義更大。民進黨能夠守住高雄,除了府院黨重兵全面部署力挺外,加上選前林義雄出面溫情催票,終究守住了這個綠營在南台灣最重要的據點,讓民進黨原本可能進一步崩跌之態勢暫時止住,這也意味綠營的民意基本盤確有高度的危機意識,不僅不允許高雄這個版塊在這次選舉中自綠營手中失守,也願意再給民進黨一個機會。 

  對泛藍與泛綠兩陣營內部的消長,這次開票結果也標誌了若干重要的意義。這中間特別是親民黨在台北以及台聯黨在高雄所開出的成績。先談宋楚瑜與親民黨,儘管宋楚瑜已經明言這是他的“封刀之作”,只求這次能“宋進市政府”,加上刻意操作馬宋會,以及選前民進黨透過反操作手段拉抬他的聲勢,讓他在整個選舉過程中成功塑造許多話題,但顯然這一切都沒有撼動泛藍的基本盤,這一點在選前的民調已經透露徵候,換言之,多數台北泛藍選民的投票意向其實已經很篤定,他們不願再見到類似一九九五年的棄黃保陳,或是二○○○年連宋相爭的歷史再度重演,這種夢魘讓泛藍選民的票源一直很集中。也因為這樣,雖說有不少泛藍選民確實肯定宋楚瑜的治理能力,在票源不能分散的考量下,選民還是都選擇了正藍。對宋而言,這場挫敗算是為他政治生涯畫上了休止符,他本人已經口頭宣布永遠退出台灣政壇,就算他還有意於二○○八,也只會是舞台邊緣的配角了。至於親民黨市議員部分也只勉強在台北開出兩席,這種成績已經預言該黨在明年立委選後,怕是免不了要邁向進一步邊際化的命運。 

  社評分析,至於台聯黨,用“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形容或許更恰當,本來該黨在北高兩市都有放手一搏的氣勢,但先是因為倒扁與否的分歧讓李登輝與台聯黨團漸行漸遠,整場選戰李登輝根本就是全程缺席,接著是黨中央開除北市候選人周玉蔻,高市候選人羅志明又一路受棄保流言之苦,候選人與黨中央又是動不動就彼此互嗆,結果在此次選舉中票數開得難看,可說是已在預期之中了。這也意味該黨同樣將在未來面臨進一步泡沫化的處境。 

  朝野兩大黨這幾天將如何解讀這個選舉結果,我們也會密切注意。民進黨確實守住了基本版塊,不僅高雄未失守,台北的成績也比基本盤略好,但民進黨若將之解讀為“獲勝”,甚至是對陳水扁信任投票,那就有些自我陶醉了。國民黨在基本氛圍較有利的情況下,不僅台北沒有預期中獲得大勝,高雄也差那麼臨門一腳,面對這種成績或許有點沮喪,但這不也正意味國民黨對南台灣的經營,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嗎?高雄多數選民也許還不準備要放棄民進黨,但也提供了國民黨後續再成長的機會,這一點朝野政黨都該有深切的體會。 


    相關專題: 臺北、高雄市長選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