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夢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6 09:50:30  


孫中山就是從香山走出來的。
  不知不覺地,我與香山的緣分是越來越深了。然而隨著緣分的加深,心裏卻對香山越發的有一種迷茫、失落,甚至是傷心的感覺。

  說起香山,很多人一定以為我說的是北京的香山,或者是河南洛陽的香山。這正是我之所以會有上面那種感覺的原因之一。

  因此就心有不甘,於是就上網打開“GOOGLE”搜索,結果顯示屏上寫滿的幾乎都是北京的香山,當然也偶或有河南的香山,我所說的香山卻是少得可憐。那種失落的感覺便又更加的強烈起來。

  好在當我翻開《辭海》找到“香山”這個詞目,當中除了有北京和河南的香山外,還是赫然看到了我所要的“香山”。《辭海》曰:“香山,舊縣名,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分東莞縣置,治所在今廣東中山。明在此置鹽場,其南之香山澳,明中葉後為海商薈聚之所。孫中山誕生於縣之翠亨村,1925年因紀念他改名中山縣。”

  雖然《辭海》中對香山的的描繪過於簡單,甚至有重大的缺項,但我的心情似乎還是好了一些。

  然而,我所心儀的香山,難道就只僅僅存留在歷史的記憶裏麼? 

  我是上世紀的1987年從粵北的九連山遷徙到珠海經濟特區的,先後走了幾個單位後,1999年到了珠海市的城區香洲區任職。與香山的緣分,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到香洲大約半年後,我突然有了一個讓自己大吃一驚的發現:原來珠海包括香洲曾經隸屬香山,而一百多年以前,香山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影響中國的人和事,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全國第一。一代偉人孫中山就不用多說了,他的光輝幾乎蓋過了香山的所有人文。這也許也是香山人文今天處於尷尬狀態的因素之一。其實,香山還有多少的人傑鮮為人知!近一百多年以來,香山這塊土地上曾經湧現了一大批在中國現代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和發揮過重要作用的知名人物,比如: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第一所出國留學生預備學校的創辦者容閎,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中共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領袖蘇兆征,華南地區第一位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楊匏安,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任委員長林偉民,著名的思想家、實業家、《盛世危言》作者鄭觀應,中國駐夏威夷王國第一任商董、領事陳芳,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中國近代著名買辦、實業家唐廷樞、徐潤、馬應彪、郭氏兄弟、蔡昌,著名詩人、文學家蘇曼殊,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著名的人民版畫家古元,粵劇粵曲家唐滌生、呂文成。還有一大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教育、體育、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著名人物,真是舉不勝舉。據統計,〈〈辭海〉〉中收入的香山人物竟有29人之多!

  這一發現讓我為自己大為慚愧,慚愧自己在珠海這十年的孤陋寡聞;這一發現又讓我為自己大為慶倖,慶倖自己能在這麼一個光榮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不久,我匆匆寫成了一篇散文《走進百年珠海》發表在《南方日報》上,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中央電視臺、香港的鳳凰衛視和珠江電影製片廠等還有人與我聯繫拍攝電影和電視片。之後,我的個人名片上就出現了這樣兩句話:“香洲,一百多年前是中國從大陸經濟大陸文化走向海洋經濟海洋文化的縮影,改革開放後是中國從封閉經濟走向開放經濟開放文化的窗口”,這兩句話逐步演化成了香洲區的形象廣告詞,後來又伴隨著我調回珠海市而且繼續保留在我的名片上,所不同的是,“香洲”兩個字變成了“珠海”。 

  連我自己也從來沒有想到的是,2004年初,我被調往中山市任職。這樣,我的香山緣和名片上的那兩句話,也就名正言順的回到了她的原點了。你可以想像我是多麼的興奮!這是人生的巧合呢,還是命運的必然?無論如何,這都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那段時間,我正在受約撰寫一篇有關文化大省的文章,還趕得及在最後增加一節《建設文化大省與百年香山人文》。文章剛好在我到中山報到前兩天發表在《羊城晚報》上,由此還引發了近兩個月的大討論。這也算是自己交給新的工作地的一份作業,或者可以說是自己進入中山的一塊“敲門磚”吧。 

  落地中山後,也就是回到“香山”的原點後,終於有了機會開始對香山人文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原來香山的名字源於現中山市內的五桂山,當時五桂山上有很多桂樹,桂花開時香飄百里,故名香山。南宋設置香山縣時,轄石岐(今中山)、澳門、珠海、斗門。隨著歷史的推移,澳門、珠海、斗門都從香山分離出去了。但這幾個地區的文化的根都還在香山,即所謂的同文同脈。 

  隨著對香山人文歷史的深入瞭解,內心的感動和興奮就越來越強烈;而隨著對香山人文現狀的直接面對,一種失望、迷茫的感覺也從心底升起,並且開始壓抑過了原有的那種興奮和感動。

  擺在我面前的一個活生生的事實是:香山,是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慢慢遺忘了——

  地理上的切割,已經使歷史原點的香山四分五裂;

  政制上的變遷,已經使地理原點的香山面目全非;

  時空上的演化,更是使歷史和地理的香山斑駁滄桑……

  但是這都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香山,在人們的心目和靈魂中,究竟還有多少位置,究竟還有多少分量;尤其是作為一個地區或城市的靈魂和根的這種文脈,究竟真正根植到現代的香山人的靈魂中去,有沒有一代一代地承傳、弘揚和發展下去。

  我曾經問過不止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山和珠海的當地人知不知道香山,許多人的回答是:“唔知啦”;

  我也這樣問過一些中山和珠海的新移民,不少人的回答是:“你說的是北京的香山嗎?去過啦。”

  作為香山範圍之內的中山、珠海是這種情況,廣東省、全國其他地區對於香山的瞭解和記憶,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也有十分瞭解香山的人,比如那些文化人,但是對於香山那曾經生機盎然的歷史,他們的聲音是顯得那麼的苟延殘喘;

  其實有關的地區政府一直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對香山人文資源的發掘也可以說是盡了努力的,然而面對物欲橫流的市場經濟大潮,這種努力又顯得是多麼的單薄微弱。 

  在我看來,香山的人文,不僅僅孕育了中山、珠海、澳門等地區的歷史,她還孕育了中國的近代史,甚至還可以這樣說,中國的近代史始於廣東,廣東的近代史始於香山。由此可見,香山文化不僅僅屬於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她還是中華文明的延伸和昇華。因此,香山這一特殊而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不僅僅屬於香山,她還屬於廣東省,也屬於整個中國,甚至屬於全世界。就其本質內容來說,百年香山人文歷史,是符合而且是代表了全人類的現代的文化追求與趨向的。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社會、信息社會的今天,在廣東建設文化大省、全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開發和利用香山的人文歷史資源,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這就不能僅僅只是中山市來做,澳門、珠海要做,廣東省也要做,國家也要做;不能僅僅只是文人來做,政府也要做,全社會都要做。

  然而我們似乎還沒有這樣的去認識、去研究,更還沒有這樣去實踐、去行動。

  難道,這就是我冥冥中與之結緣的香山嗎?這就是我一直神牽夢縈的香山嗎?不是的,決不是的!一棵樹,葉子可以飄得很遠、很遠,但不能沒有根本;一個人,雙腳可以走得很遠、很遠,但不能沒有鄉魂。一個地區、一個城市莫不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文明的演進,香山人文一定會從歷史的記憶中走出來,從地理的塵封中走出來,以她獨特而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形象,走向人們的心靈,走進未來的夢想。

  這一天不會太遙遠。

  作者:丘樹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