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預測不斷落空 真的不瞭解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8 07:39:55  


中美互相理解最重要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美國《新聞週刊》日前刊發文章說,多年以來,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們一直在思考:什麼會使金融市場感到恐慌。戰爭、政變、物價飛漲、能源消耗、失控的房地產市場等因素似乎都沒能做到。上周,我們得出了一個答案:中國。上海股票市場大跌引起世界範圍內的神經過敏。這反映出中國對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但同時也揭示了圍繞著“中央帝國”的迷惑和不解。 

  上海股市和中國總體經濟之間幾乎毫無聯繫。它並沒承擔起股票市場在美英所扮演的角色。過去若干年中,中國股市不斷下跌,而中國經濟卻蓬勃發展。

  環球時報報導,該篇文章指出,我們真的不瞭解中國,現在可能該是承認這一點的時候了。中國不符合我們對於一個國家如何實現增長的最基本的常識。秘魯學者赫南多•德•索托曾令人信服地說過,財產權利的清晰和穩固是經濟增長的前提。中國卻是個例外,這個人類有史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擁有一個極不清晰、極其脆弱的財產權利體系;艾倫•格林斯潘曾說過,法治是市場經濟的關鍵。而中國是個例外,其法律體系不協調,執法不規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各地兜售的“華盛頓共識”認為,不能自由浮動的匯率體系會導致經濟嚴重變形。中國拒絕了這一建議,卻繁榮發展。中國是一個大謎團。

  這種悖論在政治領域更加突出。在研究了中國的政治體系後,學者們確信它不會長久。但是,中國的現政權幾十年來卻一直使關於其解體的預測落空。我們認為,中國人不喜歡他們的政府,但民意調查卻給出相反的結果:80%的中國人支持現在的政治體系、81%的人對現政府持滿意態度。也許被調查者沒說實話,但這些數字在幾次不同的調查中是一致的,而中國人也常表達對腐敗、環境退化等的不滿。公民對政府的感覺是由文化、歷史和感情態度等多種因素共同組成的複雜混合體。美國人不理解這一點的原因是美國的民族主義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

  有關北京政府脆弱不堪、不堪一擊的說法很多,批評論調也極具才智。但是,考慮到中國面臨的眾多挑戰,北京政府多年來都能講究技巧地一一處理。它總能解決一些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推遲其他一些問題,躲開另一些。中國領導人成功地使2億農民從農村遷到城市,並解決了國有企業倒閉引起的大規模下崗問題;週期性地放緩經濟以防經濟過熱;為歷史上最大、最快的城市化進程建立計畫,控制了高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社會不滿。舉措並不完美,但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很好地處理了這些問題。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可能會對現狀滿意。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中國幾乎每十年就要經歷一次混亂。但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享受著穩定和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最快速度的經濟增長,中國在世界建立了一個全新而閃耀的形象。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你或許也會為此感到自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