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蘇貞昌玩“教改”小心弄巧成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6 12:31:08  


  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蘇貞昌在最近黨內民調中,據說已擴大領先謝長廷近10個百分點,扁放出風聲認為蘇貞昌不必辭職參選,更令蘇信心滿滿。掌握行政資源就必須要善用它,為自己增添實力。蘇“院長”不敢碰兩岸經貿問題,突然宣佈從2009年8月開始,全面實施“12年國民基本教育”,引起全臺灣教育界和師生及家長的抗議,反對的聲音陣陣響起。 

  《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台島夜話發表署名文章說,“國民基本教育”延長為12年,是為了增加學子受較完整的教育,民眾素質將隨之提升,沒有人反對。詭異之處是“行政院”為什麼要在民進党候選人初選時,宣佈這個重大教育政策?民眾免不了要問,12年基本教育規劃好了嗎?為什麼一直都沒聽說過?經費從何而來?學區劃分是怎麼安排的?“教育部”官員一問三不知,或者言語支吾反復。“教育部長”杜正勝只說“12年國民基本教育”已計畫了很久才推出,當記者一再追問下去時,杜“部長”發火,斥駡記者專門會問些不相干的問題。

  高中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教育過程,關係到全面性的人才培養,怎麼不令人關心?從種種跡象看,“12年國民基本教育”倉促上馬,像是為蘇奪取民進党“總統”候選人,“行政院”官員臨時炮製這半套未成型的政策來。

  文章指出,高中納入義務教育需要多少錢?“教育部”數天之後才模模糊糊地說出,每年約106億新臺幣,並無詳細說明。至於如何籌措?更沒人搭理。“教育部”首次為此召開記者會,宣佈全臺灣地區共有471所高中及高職,將來會保留36所明星高中職,可以跨學區單獨或聯合招生。次日“教育部”又表示以後沒有明星高中職名單,“明星”這個名詞改成“菁英”。第三天連“菁英高中職”之說也取消,今後只有學校發展特色。真是“朝令夕改”,說話如兒戲。

  臺灣一直以它的高中教育自傲,因為從南到北都有成績出色的名校,如臺北建國中學、北一女中、新竹中學、台中一中、台南一中、高雄中學等,每年考大學,各明星高中學生進入一流大學的比例甚高,優秀學生代表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或其他科學比賽,得獎紀錄也相當耀眼。家長們莫不爭相將子女送到這些名校去就讀,望子成龍是人之常情。“教育部”朝令夕改,目前的說法是未來明星高中如建中、北一女等校除了可以跨區招菁英學生之外,也必須收一部分學區內的學生。明星高中現在反彈很大,政策突如其來,要人家怎麼辦學校?又怎麼維持學校的傳統優秀水準?

  臺灣目前初中升高中的辦法是初中畢業生參加統一學力測驗,填志願依分數高低分配就學,結果明星高中的錄取標準較高,招來的學生素質優秀,因之學校的成績卓越。依“教育部”當前的說法,強迫明星中學收部分學區內的學生(不問成績),也可以自行招生,二者的比例如何分也沒說明白,學區是怎麼劃分的?“教育部”沒有方案,只說初中的學區有700多個,全臺地區有471所高中職,目前的高中職登記區共15個,將來“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學區數是在471與15之間。劃分學區相當複雜,預計3月後才能提出草案,進行公聽。原來連學區劃分的底稿都要等3個月,為什麼不3個月之後再宣佈政策呢?但是3個月後民進黨的初選早結束了。

  文章表示,培育菁英的高中教育最是人人關切的事情,大概只有自私自利的冷血政治人物對它不聞不問吧!用這個百年樹人的重要教育議題,做自己的政治墊腳石,未免過於不堪。其實民眾早就期待推動“12年國教”了,前提在於執政當局要一切準備妥善,否則就不是時候。現在只是某政治人物認為是他當“總統”的時候了,持同樣想法的還有好幾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