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令收音機脫銷
當年在工廠當維修電工的餘影清楚地記得,1974年8月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了短短3分鐘的辭職講話,“以哽咽的聲音結束”。
那時很少有電視,他是從廣播中聽來的——善揭他國之醜的美國之音,直播了母國的這一因水門事件醜聞而導致的總統下臺事件。
這位電工當時的感覺是,“這老頭真可憐!”正是這可憐的老頭,讓美國之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走紅中國,得到無干擾的收聽。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開啟了中美關係改善的新篇章,他下臺四年後的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現任鳳凰網副總裁的喬海燕在他的博客上回憶到,1976年10月8日的半夜,他的百泉牌收音機裏傳來美國之音的聲音:“據北京消息靈通人士提供”的消息,“江青、王洪文、張春橋等已經被逮捕。”他既驚且疑,直到10月16日有了確切消息,才敢放開議論。
美國之音在大陸的影響達到最高點,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當時一度出現半導體收音機脫銷情況。
當然,即使在此時期,美國之音也並非完全“友善”。同樣在1979年建交後不久,美國國會違反《中美建交公報》,通過干涉中國內政的《與台灣關係法》,到1982年,中美發表第三個聯合公報,美方承諾逐步減少並最終停止售臺武器。兩面的做法一直延續至今,而美國之音也一直在為他的“出資人”積極辯護。
公信力一落千丈
1999年5月,當一位中國青年收聽美國之音後,他的憤怒有如火上澆油: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美國導彈轟炸,三名中國記者犧牲,美國之音卻宣稱“美國導彈的‘誤炸’是可以理解的,中國方面在炒作和擴大事態,缺乏合作和解精神”云云。
從最惠國待遇、銀河號事件、人權鬥爭、李登輝訪美、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考克斯報告、南海撞機事件、美國對臺軍售……一系列不負責任的報道與評論,使美國之音本已不多的公信力一落千丈。
絕大部分中國聽眾在此間都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美國之音受到來自其上層嚴格的政治指導,毫不猶豫地為美國辯護,美國之音的“客觀公正”一定不能和美國利益發生衝突,對中國則是吹毛求疵的批評,包括講假話和攪混水。
新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古老”的廣播越來越失去受眾,缺乏公信力的美國之音也逐漸走下坡路。(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