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陳聰明與扁御醫夜宴,後果相當嚴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3 09:27:06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有些人,基於身分或角色的敏感,不必法律直接規定,也毋須倫理明白規範,就是清清楚楚不宜也不該見面的。然而就是有人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卻依舊不顧角色分際,無視社會疑慮觀瞻,照樣往來酬酢,甚至把酒言歡!黃芳彥夜宴陳聰明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涉及官邸SOGO禮券案的御用醫生,一個是領導所有弊案偵辦的檢察總長,他們兩人除了司法偵察上的需要,不在任何私下的場所見面,應是最起碼的常識吧?陳聰明這種越界的作為,在任何司法體制上軌道的國家,恐怕都會以不適任的理由立即給轟下台了! 

  社論說,用幾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比喻吧!相信沒有人會接受,當初偵辦趙建銘的檢察官,敢在沒起訴前就私下赴民生官邸參加應酬吧?同樣的理由,我們也很難想像:如果陳瑞仁在考量是否決定起訴扁嫂前,竟先同意應邀赴玉山官邸酬酢,或是侯寬仁在尚未決定是否要起訴馬英九之前,竟先接受其私下邀約餐敘。不可能有人會認為這些行為可以被允許的,當然它們現實上也根本不可能會發生。陳瑞仁赴總統府調閱國務機要費相關檔案之際,陳總統刻意排開其他行程希望能約見他,陳瑞仁說不見就不見,這種堅持的理由無它,就是謹守“角色分際”四個字而已。 

  而這場“夜宴”的後果會這麼嚴重,理由很簡單,因為官邸所涉及的弊案到現在都還未完全落幕,而黃芳彥正是涉及SOGO禮券案的關鍵人物,吳淑珍所持有的禮券,據稱就是黃芳彥所轉交,而他本人又因涉及收受李恆隆的禮券,還曾為迴避檢察官的傳訊而避居美國好一陣子,只是因為不具公務員的身分不涉犯罪而暫被檢方簽結而已。但由於目前官邸所牽涉SOGO禮券還有一千多萬的流向不明,檢方的偵辦動作到現在都還在進行中,黃芳彥依舊會是未來主要偵辦的對象之一。而一位領導全台檢察官的總檢察長,也就是負責偵辦SOGO禮券案檢察官直屬上司的上司,在這樣的敏感時機,以這樣的敏感身分見面,誠如某法界人士的評論,連打通電話都不合適了,何況是登門作客,甚至還一待就是四小時? 

  社論說,試想:經過了這一場夜宴,負責偵辦SOGO禮券案的相關檢調人員還能平常心以對嗎?好吧,就算檢調都保證獨立辦案,絕不接受任何關說壓力,試問社會大眾會相信嗎?會完全沒有疑慮嗎?不諱言,那場關起門來,持續四個小時的夜宴,給外界的想像空間太大了!一個是關鍵涉案人士,一個是關鍵法界人士,他們只會是純粹的在喝酒吃飯?就算實情確是如此,很抱歉,這正應了“瓜田李下”那句成語,再多的事後澄清與解釋,都一樣扯不清。而我們幾乎可以預期,未來SOGO禮券案的偵辦不論有任何後續,社會大眾都無可避免的會將之與這場會面聯想在一起。特別是如果案情的發展逐漸無聲無息,甚至不了了之,那麼就更證實社會大眾的“心證”了。陳聰明這個動作,已經陷偵辦這個案子的所有檢調人員於不義了。 

  我們最遺憾的地方在於,陳聰明在被提名檢察總長之後,基於過去若干爭議的紀錄,其適任性連法界本身都有人在質疑,在“立院”行使同意權時亦是在驚濤駭浪中才過關,他自己都坦承彷彿是被剝了一層皮。而也正因為這樣,陳聰明更應該知道會有許多人拿著放大鏡在盯著他,特別是未來所有偵辦高層弊案的檢調人員都歸他指揮,角色上的敏感程度遠高於任何人,就任後他理應更加謹慎小心的掌握職權行使的分際才對。更何況在提名審查之際,他還曾信誓旦旦的保證不接陳水扁的電話,不向陳水扁面報案情,會做個鐵面無私的檢察總長,怎麼才就職一個多月,就與陳水扁的親信私下酬酢?以黃芳彥與陳水扁及官邸的親密關係,在與陳聰明會面的四小時中,會不會間接傳達高層的訊息,或是就相關弊案交換意見,外界難道都不會有合理的懷疑嗎? 

  不要小看這場“夜宴”,它已經直接摧毀許多人對檢察總長的信任,以及對未來所有弊案可能被公正偵辦的信心!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