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新版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中國如何反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2 07:38:10  



  很可惜,現在中國人寫的客觀介紹中國的書,很少能在西方流行。無論是在華盛頓、東京還是柏林的書店,很難找到這類著作。

  不過,筆者最近接觸的武曉迪博士算是特例。他在美國雪城大學的博士論文《中國地緣政治的轉型》在亞馬遜書榜上一度排名前列。這本書從地緣政治的角度駁斥了“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對中亞威脅論”。這位已投身商界的學者和筆者聊天時說:“別人說你威脅,你說你愛好和平,沒用;你要有理有據地說服他。”

  作為商人,他批駁“中國威脅論”時另闢蹊徑:“西方說中國在非洲是新殖民主義,可我覺得,商家無利不起早,非洲基礎設施差,西方公司不願意去。我們去了,以低利潤促進當地發展,過幾年,基礎設施好了,西方的公司自然就都去了。我覺得,中國進非洲,就像當年摩托羅拉進中國市場,最開始一枝獨秀,後來是大家都來競爭,非洲也是這樣。”

  近幾年,中國熱持續升溫。美英主流媒體紛紛加大對中國報導的力度。不過,有些媒體的過分吹捧,又變成異化的“中國威脅論”。2月27日,佐格比公司的調查顯示,阿拉伯世界的人希望法國或者中國來作世界領袖。中國人看了這個報導或許沾沾自喜,可當今的“世界領袖”看了會加強防範。

  總體來看,批駁“中國威脅論”靠前述這些手段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將“中國威脅論”的危害降到最低,需要去影響那些操縱媒體和擁有媒體的人;再進一步,是影響那些系統地製造“中國威脅論”的學者和對國家大政方針有決定性影響的政客。

  要影響這些人,就要多請他們到中國來看一看。這方面有成功的案例可供諮詢:2006年,美國國會推動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的議員舒默和格雷厄姆來到中國訪問,回去後他們的調門明顯降低了很多。這幾年,外交部組織外國記者訪問,不再限於深圳、上海等發達地區,而是帶他們去雲南、貴州的偏遠山區,讓他們親眼看看中國落後地區的狀況。這些人發出的接近於真實的報導,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著中國的發展,從另一個角度批駁了“中國威脅論”。

  在請進來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把眼界放得更開一些,可以讓那些對中國不太友好的人士也來中國看看。可以說,一個愈加開放、更加透明的中國會讓那些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不攻自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