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溫家寶撰文解釋當前的歷史任務及對外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6 17:18:04  


溫家寶撰文指出,社會主義制度與民主政治不是相背離的。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新華社今天轉發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題為《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的文章,全文如下:

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

溫家寶

一、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

  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是我們黨提出科學理論和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這個“不發達”首先當然是指生產力的不發達。因此,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但講初級階段,不光要講生產力的不發達,還要講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夠完善和不夠成熟。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告訴我們,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認識和把握好兩大任務: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極大地增加全社會的物質財富;一是逐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促進社會和諧。上述兩大任務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是統一的整體,並且貫穿於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一系列不同發展階段的長久進程中。沒有生產力的持久大發展,就不可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相應地逐步推進社會公平與正義,就不可能癒益充分地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實現生產力的大發展。我們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離不開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認識和全面把握。

  我國在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發展水平而言,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我國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由解決溫飽到總體上達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城鄉發展和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我們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趨活躍,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得到了較好維護。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社會不公、貪污腐敗等問題仍然存在,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夠成熟。所以,我國今天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至於整個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那就正如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精辟指出的: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