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雅批民進黨政府:一到選舉 就炒228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6 08:55:17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這件仍左右台灣發展的歷史大事,前四十年是沒人敢碰的政治禁忌;後廿年隨著解嚴開放,則是爭論不休的議題,各人一把號的解釋權與責任聲討,讓本已難解的真相更混沌糾葛。

  禁忌話題有多恐怖?“前內政部長”張博雅形容為“提都不能提”,“那時我媽媽(許世賢)選舉,公辦政見會下坐著選監人員,講台上有一個紅燈,一提到禁忌話題,選監人員就按紅燈,有一次我媽媽演講時,不過就說到‘二二八事件時的市長孫志俊’,紅燈馬上亮起來,按規定,三次紅燈,就可以取消資格的。”

  據聯合報報道,一九八九年,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在嘉義市立起。當時的市長張博雅說,嘉義一倡議立碑,省主席邱創煥馬上來電關切,她據理力爭,“後來敢談的人越來越多”。

  民間談論,黨外聲討,政府也難以迴避。一九八八年,官方首次公布了楊亮功在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調查報告。

  一九九零年,高中歷史教科書將二二八事件納入,“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開始處理二二八事件善後,一九九二年,“行政院”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首次讓警總的相關檔案曝光。

  民間一次次的追思與聲明,“立法院”、“行政院”開始為二二八默哀。一九九五年,二二八紀念碑在台北二二八公園落成,李登輝也公開為“國民政府在一九四七年的暴行”向人民道歉。“立法院”也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行政院”成立二二八基金會,開始為二二八善後。

  一九九七年二二八紀念碑在連戰、馬英九、陳水扁等人揭幕後,馬上遭人破壞毀損,“有碑無文”的狀況,反映出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社會的複雜性。

  二二八基金會補償的審查,越來越多的血淚故事出現,也越來越多受難者難平。許多名流不知所以失蹤,有人莫名被打被抓,未必能得到補償,從一個基數到六十個基數,再多的錢也撫不平受難者的委屈,更多的氣指向政府、向國民黨聲討。

  為了“討真相”,二二八基金會推出了責任歸屬報告,元凶指向蔣介石,民間研究抗議基金會為政治目的扭曲歷史。民進黨政府更進一步推動去中國化,去蔣化,國民黨抨擊政治操作,馬英九甚至表示,未來執政要把歷史改回來,政黨操作讓二二八的裂痕越來越深。

  提及當年立碑紀念的動機,張博雅說,就是希望台灣民眾記取教訓,從此不要再有族群紛爭,這才是人與人相處之道,“所以我們那時在紀念碑下方埋了一本聖經。”

  但張博雅批評現在的民進黨政府,“老是一到選舉,就把二二八事件拿出來炒”,這種做法,不是尋求真相、尋求和解,而是在撕裂族群,和她當年推動二二八建碑,期待回顧歷史、帶來和平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當年國民黨處理二二八是犯了錯,犧牲了很多人,但遇難的人本省、外省人都有,差別只是多少而已。”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