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工商時報:民進黨應醒過來 著力提升台競爭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5 11:27:09  


  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發表題為“提升台灣競爭力是豬年當務之急”的社論,指出丁亥豬年是台灣的選舉年,朝野皆心知肚明,台灣生存的命脈繫乎經濟發展,誰能讓人民過好日子,就能孚民心,聚人氣,為選情加分。民進黨政府對豬年經濟似乎頗具信心,行政部門也正大力推動出爐不久的“大投資、大溫暖”計畫,希望能積極衝刺經濟發展,營造選舉的有利氣氛。而在野陣營對民進黨拚經濟的成效顯然沒有信心,有心競逐大位者已在研擬提升台灣競爭力的藍圖,積極為選舉佈局。 

  社論表示,坦白講,近年來台灣競爭力的衰退,令很多人憂心不已。在短短幾年之間,台灣經濟成長率不但落居四小龍之末,而且在亞洲排名持續殿後,過去展現的強大經濟活力正快速地萎縮。在世界金融市場上,過去兩年全球資金湧入新興市場,推高各地的股價,但台灣股市表現卻大幅落後;各國金融機構都在新一波金融熱潮中積極擴張地盤,攻城掠地,但台灣金融業卻陷入空前的低潮,部分業者甚至陷入生存的危機。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亞洲經濟正加速進行整合,但台灣卻因為兩岸關係停滯,已經出現被邊緣化的危機。儘管民進黨政府口頭不願意承認,或只是一味怪罪於在野黨掌控的“立法院”,台灣競爭力的大不如前已是無可否認的殘酷現實。 

  台灣競爭力衰退也反映在人民生活水準的降低。這幾年台灣平均每人民所得增長遲緩,甚至被原本大幅落後的韓國追上;為維持出口競爭力將新台幣匯率刻意抑低,更導致進口物價居高不下,以及人民費用的大幅增加。尤其讓人民感到不平的是,這幾年靠全民打拚、勉強維持平均四%經濟成長的果實,幾乎都分給了少數資本家及科技新貴,絕大多數薪資階層的實質所得不增反減;從統計字來看,過去六年受雇者薪資成長平均約僅○.五%,扣除物價上漲因素,薪資反呈現負成長,也導致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而台灣人民到海外謀生或求職的情形愈來愈多,僅中國大陸一地,估計就有超過一百萬的台灣人民涵蓋台商、台籍幹部及其眷屬等在當地長期居留,這也反映出兩岸競爭力的我消彼長。 

  社論指出,台灣競爭力的不斷減退,追根究柢,是受到長期性及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例如:人口快速老化及出生率持續下降,導致民間消費及投資趨於保守;島內投資環境丕變,導致企業投資機會減少,且過度集中在半導體及面板等資訊科技產業,影響經濟成長的長期動能;金融改革偏離正軌,金融體系漸受財團掌控,影響島內資金運用的效率;財政改革說多做少,影響租稅公平及財政政策的效果;兩岸經貿政策反覆不定,降低外商及台商投資台灣的意願;政府部門包括行政及立法部門長期效能不彰,打擊民間經濟的活力,並影響經濟的正常運作。這些問題的持續存在且未能妥適處理及解決,可以說是讓近年台灣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