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聯合早報:胡錦濤與《大國崛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1 11:28:50  



  文章指出,由此可見,諸如此類的重頭電視紀錄片,拍攝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CCTV申報後被中央認可,另一種就是中央直接指示。 
  
  從《大國崛起》的製作到《中國崛起》的製作,不難看出,中國要借鑒崛起過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大國的經驗與教訓。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其《大外交》一書中說過,歷史雖然不能爲我們提供即學即用的操作手段,但是瞭解迄今爲止的國家和世界秩序的興衰,是現代政治領袖面臨挑戰時唯一可資借鑒的經驗。

  如今,面臨崛起挑戰的中國政治領袖胡錦濤,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帶領中國向崛起爲一個真正大國的方向挺進。
  
  文章指出,《大國崛起》實爲一部政論片,它注重的是歷史帶給現實的思考,其所具有的思想性和啓示性,令人們不得不想起上世紀80年代CCTV播出的電視紀錄片《河觴》,雖然《大國崛起》的批判性遜於《河觴》。 
  
  近二十年前,轟動一時的《河觴》熱播時,胡錦濤正在貴州省擔任省委書記。那時,貴州省委掌管的機關報《貴州日報》曾發表過30多名各行各業青年代表對《河觴》的評論。 
  
  文章引述,有些評論可謂相當尖銳,諸如:“《河觴》提出了一個政治結構與社會結構長期處於周期迴圈狀態的問題,與黃河周期性的冷暖形成對照,所有講黃河的地方都針對我國的政治結構與社會結構,那就是:如果中國的政治社會結構不更新不變革,那麽中國的現代工業文明將永遠不會到來。” 
  
  “中國幾千年的社會機制是扼殺人才,民族最優秀知識份子總是死於這種機制。我國解放以來的政治體制,是一個高度統一集中的模式,各級政府部門人浮於事,機構重疊,腐敗現象就是這種模式的附生物。”“中國文化傳統中,有關決策性的問題,是‘內食者謀之’,老百姓不感興趣。比如選人民代表,選民的利益要求與選舉本身相當遙遠。” 
  
  胡錦濤當年作爲貴州的“一把手”,能夠容忍如此這般的言論公開宣揚,至少說明了他當時對《河觴》觀點的欣賞與認同。這些年來,《河觴》在中國人心中一直是個剪不斷的歷史心結,對胡錦濤而言又何嘗不是。擁有“黃色文明”的中國,怎樣向擁有“藍色文明”的國家借鑒,目前又被主政的胡錦濤賦於新內容而提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