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每四天誕生一所 孔子學院為何能建這麼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9 20:45:35  



  各國爭相推廣本國語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全球化的發展使各國對文化傳播越來越重視,而向國外推廣本國語言已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不久前,日本首相安倍宣布,近期要在日本本土之外建100所日語中心。今年1月,日本《東京新聞》報道了日外務省與國際交流基金會具體的拓展海外日語教學的計劃,這篇報道的標題非常搶眼──“絕不能輸給漢語!”從外務省的身份可以看出日本對海外日語中心作用的定位,而在此前日本政府召開的一個探討推廣海外日語教育的會議上,有發言者說得更直白:加強推進日語的國際化,有利於在別國培養“親日派”。

  年初,韓國也露出了同樣的鋒芒,韓國文化觀光部宣布要在世界上開辦100所世宗學堂,首先就選擇在中國落地。

  俄羅斯一直有推廣俄語的普希金學院計劃,現在的院長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夫人。今年1月下旬,巴黎舉辦了第25屆國際語言展覽會,俄羅斯是主賓國。展覽會現場,普京夫人接通了國際空間站的電話和俄羅斯宇航員用俄語通話,以此來展現俄語和俄羅斯的魅力。

  英語盛行的印度,雖然很難設立像孔子學院這樣的本國語言文化推廣機構,但學習中國經驗,建立“甘地學院”,促進印度文化國際化的呼聲也很高。

  顯然,新興國家都意識到本國語言國際化是軟實力競爭的一個內容。在這一點上,老牌國家更是感覺到了壓力。德國的歌德學院、法國的法語聯盟、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學院分別有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孔子學院剛起步時,國際上有輿論說,中國是在學習德國歌德學院的做法,選擇自己的文化代表人物孔夫子來做推廣中國語言文化的形象。而現在,據記者了解,歌德學院、法語聯盟、塞萬提斯學院,都曾派人到北京的孔子學院總部,或到各國的孔子學院,向中國學習經驗。不過,中國和當地大學、社會機構、政府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經驗它們可以借鑒,但迅速升溫的漢語熱恐怕還是令它們感嘆,這是無法拷貝和制造的。 

  以語言為載體向全世界推廣本國文化確實需要時間和耐性,但這和抓住機會快速進入並不矛盾。文化影響和文化外交,如果有市場推動力,那是再好不過的。一位研究軟實力的中國學者說,如果你不把握住機會,其他國家肯定當仁不讓。山東大學校長展濤說,最好是一邊拓展,一邊完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