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文:馬英九的“總統”之路必然不會孤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4 23:16:56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陳長文的文章說,特別費案,馬英九被起訴了。法律分析的部分,筆者已曾撰文指出,起訴或不起訴其實存有很大的心證空間,從種種的跡象顯示,檢察官用了對馬英九不利的標準作出判斷,起訴的結果並不意外。而在檢察官公布起訴書後,馬也迅即作出了辭黨主席並參選二○○八年“總統”的宣示,也算是對支持者的一種積極回應。

  在支持者的簇擁下,馬的“總統”之路必然不會孤獨。因為許多人深信馬比其他的政治人物要好得太多。從特別費的起訴中,多數人不但沒有因此懷疑馬的清白,反而清楚地感到荒謬的存在,素來清廉的馬因“貪汙”被訴,仕途蒙塵,反倒是舉家涉貪的陳水扁,官照做、錢照領,四大天王被收服得服服貼貼。這背後的弔詭,真值得號稱民主法治的台灣,思之再三的了。

  但馬該自問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真心的期盼馬能在二○○八年選上“總統”呢?

  那是因為許多人相信,馬能把“國家”治理得很好,能夠給人民更幸福的生活。他們支持馬英九,不是讓他實踐權力的心願,而是冀望他能善用權力,為民謀福。我相信,這也應是馬英九從政的初衷。

  不要小看這個“抽象的初衷”,它正是一切問題的解決關鍵。換言之,被起訴後,馬要想的不是如何“在逆境中勝選‘總統’”或“平反清白”,而是“怎麼做,對‘國家’和人民最好”。誠實而言,在這一點上,筆者覺得馬在擔任黨主席後有些迷思。

  很多時侯,我覺得馬太執著於“總統”這個“職務工具”,為了維持“團結”與“人和”的表象以利於選舉,馬在國民黨的改革議題(例如黨產問題)上頗有瞻前顧後,對“國家”大政的主張,也欠缺“憐憫的勇氣”,特別是無視因為資源不足導致社福破網造成的無數悲劇,卻與民進黨同聲一氣堅持將軍事預數大幅上調為GDP百分之三,坐視軍費排擠社福資源,坐視弱勢者舉家自盡的悲劇不斷上演。就如昨天報載一位四十一歲的孝女,困頓於生活,先幫著八十高齡的老父上吊自殺,然而再自己自縊身亡。須知,任何一個能對這樣的悲劇冷漠以待的人,都沒有資格成為“國家元首”。

  越執著於“總統”這個位置時,反有害於“總統”這個位置的追求,馬要提醒自己的是,會否不自覺地出於勝選考慮,而背離“初衷”,損及許多人對他的期待?

  即便沒有特別費案,以民進黨如此精於選戰,以國民黨如此顢頇遲頓、沒有覺醒、不受人民信任,二○○八年馬的勝算並非無慮。馬要贏過善於選戰的民進黨,唯一的機會,就是回到從政的初衷,別被腐舊國民黨那一套“沾鍋惡習”同化,要以民為念,提出真的能造福人民的主張。

  最後,起訴使得馬英九可能必須“獨立參選”,對這一點,其實我是感到欣慰的。雖然國民黨臨時中常會立即修改排黑條款,希望為馬英九解套。不過,很多人早就對國民黨失望透頂了,是馬英九讓人們對國民黨“燃起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常覺得民進黨執政的最大資本,就是國民黨佔據了在野的政治資源,當腐舊的國民黨真正土崩瓦解時,社會才有辦法釋放資源給一個新興的力量,去打倒另一個已藥石罔效的民進黨。

  馬任主席後,的確讓我對國民黨多了一點期待,冷眼觀察馬擔任黨主席是否可以讓國民黨改頭換面?但不論是馬決心不夠,或者是國民黨包袱太重,從結果論,在國民黨的改革議題上,馬似乎沒有交出令人目光一亮的成績。現在若因特別費,使得馬可能得選擇獨立參選之路,不再背負國民黨包袱,未嘗不是好事。本文雖多有批判,但因為我們有期待。


    相關專題: 化悲憤為力量,馬英九參選“總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