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賴斯借“兵”的前前後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0 11:29:27  


  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人民日報國際隨筆欄目今日刊登評論文章說,伊拉克戰爭不僅讓美國鬧“兵荒”,現在連美國國務院也陷入了“外交官荒”。

  據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日前報道,為落實美國對伊新戰略中的重建內容,白宮號召更多外交官及文職人員到伊拉克工作。這一號召在美國國務院職員中引發了不安情緒。世界各國的外交官大都有著去艱苦乃至危險之地工作的心理準備,但伊拉克日益惡化的安全形勢仍然使許多有家室的美國外交官望而生畏。許多人不是乾脆拒絕前往,就是提出要求,只在巴格達的綠區工作。言外之意,除了美國駐伊大使館和伊政府部門,其他免談。

  文章說,為了鼓勵外交官去伊拉克工作,國務院制定了許多激勵措施,包括戰爭和危險補貼、優先升遷等。但在“誘惑”面前,願意前往的也只是些敢於冒險、缺乏經驗的年輕人,中級以上外交官大都不為所動。面對窘境,加上重建工作需要專業人士,賴斯只能請求軍方“增援”。這讓早已苦於兵源捉襟見肘的軍方頗感為難。一方面,軍方認為,他們也未必有這樣的專業人士,只有從專司國內安全的國民警衛隊那裏,挖掘一些軍民兩用的人才了。另一方面,賴斯的借“兵”之舉還讓軍方感到不安。他們認為,“幫忙”只是臨時性的,如果沒有更多的文職機構及人員從速進入伊拉克,執行經濟重建和政治發展之責,對伊新戰略不可能成功。的確,正如越戰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曾感慨的那樣,單靠強大的外國軍隊是不足以“重建”一個破碎的國家的。

  好在賴斯借“兵”成果不菲,她在國會回答質詢時說,87%的駐伊外交崗位已有人選,且強調是“自願前往”。其實,不管他們是自願前往,還是“誘惑”驅使,並不重要。關鍵是他們的到來,能否像軍方所期望的那樣,文武兼修,共同致力於對伊新戰略的成功?答案似乎並不樂觀,在當前這種戰爭狀態下,重建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奢望,外交等文職人員的作用有限。如此一來,人們倒也不必指責那些拒絕前往伊拉克工作的外交官了,他們的拒絕也包含有理性成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