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東森:民進黨去中國化,一場掩耳盜鈴鬧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7 15:55:58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東森新聞文章說,雖然杜正勝認為“成語這個東西會讓人思想懶惰、頭腦昏鈍、一知半解”,但要想言簡意賅地闡述一個意思,用一個成語表述還是最簡練最傳神的。比如杜正勝們的“去中國化”,用掩耳盜鈴這個成語形容最恰當。

  文章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鈴的故事是這樣講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台灣現在的“去中國化”,就是這樣一場掩耳盜鈴的鬧劇。

  教科書改了,歷史就變了麼?把“日據”改成“日治”,血淋淋的日本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就變成了對台灣的恩惠了麼?把開羅宣言寫成一張廢紙,二戰勝利後中國光復台灣六十年的史實就不存在了麼?中油、中船、中華電信、中華郵政等一改名,台灣就變得和中國沒有關系了麼?故宮博物院的說明文字一修改,中華寶物就不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了麼? “國父”沒有了,杜正勝就變成“台灣國”的“教育部長”了麼?

  台灣的現執政者文不成武不就,法理台獨無能為力,只好作一些“去中國化”的小動作給他們的信眾作為交代。但這種耗子扛槍的把戲是一種騙人的把戲,在島內鬧哄的越熱鬧,對青少年一代的傷害就越大,前些日子學生們對韓國簽証“中國台灣”的激烈反應,就源於這種“去中國化”的教育與國際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共識的巨大反差和脫節。

  雖然學生們在政客們的操弄下天真地相信“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的說法,但政客們心知肚明這是謬論,不說李登輝重提“國統綱領”,謝長廷再說“憲法一中”,就是陳水扁自己心裡也是明鏡似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