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專家預言台海戰爭:48小時壓垮臺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6 10:27:58  


解放軍二炮部隊東風11型戰術導彈發射(左)。戰火在臺灣全島燃起想像圖(右)。
  臺灣問題一直是美國關注的焦點。美國許多研究機構和學者都認為,中國在國家統一進程中將在臺灣海峽使用武力。

  本文作者馬克•A•靳托克斯就持這種觀點。斯托克斯在2004年前長期擔任美國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辦公室所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臺灣和蒙古事務小組負責人,主要負賽研究.協調和管理與上述國家(地區)的國防政策。1992-1995年間,斯托克斯還曾任美國空軍駐華助理武官。他曾撰寫了與中國軍事現代化建設及航天和導彈發展項目相關的多篇文章及一本專著(《中國戰略力量的現代他》,1999年出版)。

  本文編譯自斯托克斯2005年11月在美國海軍分析中心出版的文章。他認為,在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中,中國將採用以最低代價換取最大政治利益的壓制戰略,解放軍將實施聯合空天壓制作戰。本刊刊載此文並非同意其觀點,亦非證實其內容,僅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馬克•A•斯托克斯原著  張宏飛編譯

  空天力量已成為中國國家戰略的關鍵工具。原文作者認為,在美軍空中戰役理論人士的觀點及美軍在海灣戰爭及伊拉克戰爭中的表現的巨大影響下,中國已經認識到空天力量、戰區導彈及資訊戰方面的巨大優勢將迫敵屈服。而台海衝突一直是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推動力,中國毫無疑問將優先發展空天力量並且將使用壓制手段而不是大規模戰爭統一臺灣。

  海灣戰爭以來,解放軍在建設能夠在聯合作戰環境下實施空中打擊的空天力量方面取得巨大進展。重點將資源投入到增加部署精度和殺傷力更高的戰區彈道導彈和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研製多用途戰鬥機等方面。原文作者由此判斷,隨著解放軍戰機的航程及載彈量不斷增加、對地攻擊巡舫導彈的部署及戰區彈道導彈殺傷力和精確性的提高,中國決策層擁有了更多的選擇。

  絕大多數分析人士傾向于將台海空中戰爭描繪為消耗戰。原文作者指出,這些分析的前提是台軍戰術預警系統能持續提供資訊、不間斷實施指揮以及空軍基地能正常運轉等。這些假設與解放軍在訓練、聯合指揮控制、後勤保障等薄弱環節相結,促使分析人士得出結論:解放軍不可能打贏台海空中戰爭。但是原文作者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的主要特徵是壓制而非消耗戰。大陸任何軍事行動的最終目標都將是迫使台當局談判兩岸統一問題,或至少威懾“台獨”的發展。在這種壓制性戰役中,空天力量將作為核心力量使用。

  解放軍轉向壓制戰略

  絕大部分軍事衝突的目的是使用壓制于段迫使敵政府轉變行為。克勞塞維茨指出:“戰爭是使用強制手段迫使敵方服從己方意志的行為”。在戰爭中,壓制行動是指在未對敵形成傘面軍事勝利的情況下取得有利條件從而結束衝突,是在敵仍具備抵抗能力的情況下取得的成功。因此,成功壓制的代價通常小於全面軍事勝利。

  按照暴力程度及政治目標的差異,壓制行動可分為二種:威懾、外交壓制和軍事壓制。空天壓制屬於軍事壓制範疇,它是指通過聯合運用資訊戰及在中空飛行的武器系統打擊敵戰略和戰役目標,迫使敵實施本來不願進行的作戰行動,直至促使敵改變政策。

  空天力量已成為現代化國家在軍事壓制時優先考慮的手段。多次局部戰爭也表明,空天力量在軍事壓制中的作用尤為重要。1967年的阿以戰爭、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1999年的“聯盟力量”行動,都可作為空天力量對最終戰局形成決定性影響的典型事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