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10個指數解讀中國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5 15:28:45  


  中評社廣州2月5日電/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1月25日上午公佈了2006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枯燥的經濟數字背後是不斷變化的百姓生活,它們實際上離我們並不遠。為此《環球時報》專訪了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請他通過這些經濟數字來解讀中國經濟。 

  GDP最能概括經濟整體情況 

  國內生產總值(GDP) 在進行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時,首先被提到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
的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它們是最能概括經濟整體情況的數字。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006年超過2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7%。 

  姚景源說,這是中國連續第4年GDP增長達到10%以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成就。如果做一個國際比較的話,美國經濟在2006年增長3.3%,日本是2.7%,歐元區是2.5%,韓國是5%,東盟則達到了6%。亞洲國家普遍認為,能夠有好的經濟增長與中國經濟對它們的強大拉動分不開。越來越多的國家認為中國對它們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如果說GDP反映的是國家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那麼人均GDP反映的就是國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姚景源認為,儘管中國經濟總量突破20萬億元,但人均GDP的排名還在世界100位以後。2005年中國人均GDP排名為第111位。由於2006年經濟增長很快,中國的這項排名可能會向前移動。中國人口基數太大,經濟底子薄,人均GDP有所提高但幅度不會太大。 

  看效益要考察3個收入 

  判斷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運行,除了要看總量和增長速度,還要看其經濟效益。姚景源認為,看效益要考察3個收入,那就是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和城鄉居民收入。中國財政收入在2000年是1.3萬億元;2005年是3.2萬億元;2006年將超過3.9萬億元,增幅都在20%以上。 

  而在企業利潤方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包含了絕大多數大中型企業)2006年同比增長30%以上,達到1.8784萬億元。以汽車業為例,2006年汽車業的特點是不斷推出新車型,價格不斷下降,而利潤的增加速度又這麼高。這說明中國消費者正逐漸從原來的以衣食為主的消費模式,轉變為以住行為主的消費模式。這種消費升級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正逐漸釋放。 

  城鄉居民收入是與老百姓關係最密切的一個數字。2005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村為3255元。2006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為11759元,農村則是3587元。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為10.4%,農村為7.4%。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農村年人均收入的增幅是1997年以來最高的一年。 

  另外,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也能說明國民經濟的效益。2005年年底,中國居民儲蓄存款餘額是14萬億元,到2006年年底,這一數字達到了161581億元。居民儲蓄存款的增加說明了人民收入和財富的增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