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面臨能源大危機 中國能源農業初現端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3 18:27:11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據中新社報道,被列為國家“八六三高科技計劃項目”,並搭載中國實驗八號衛星進行航天基因誘導育種的“綠醇源”甜高粱優良品種已經研究成功。專家今天在此間指出,在全球面臨能源危機的背景下,這將大大促進中國能源農業的發展。

  從農作物中提煉乙醇被稱為“生物汽油”、“綠色汽油”。生物質能源是中國僅次於煤與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據悉,這種甜玉米含有高於甘蔗百分之二點三的含糖量,它的秸桿高達四米以上,每畝得到秸稈五至八噸,而秸稈中所含的糖份和籽粒中澱粉極易轉化為乙醇。因此,人們把種植甜高粱的農業產業形象地比喻為“地上油田。”

  但長期以來,有一個技術難題困擾著甜高粱的產業化進程,那就是新鮮的甜高粱必須在兩個小時內送達加工企業加工,以保証有效成份不流失。經過北京綠天力生物能源技術研究院的專家們的長期研究,這個難題已經被解決。目前,甜高粱秸桿保鮮保質期可長達八個月以上。這項技術的突破,使得生產乙醇的設備投資減少,解決了工廠長年生產與原料季節性供應的矛盾。

  據了解,中國已經在廣東、內蒙、海南開展這種甜玉米的大面積種植。

  國家發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二0一0年中國生物燃料年替代石油二百萬噸,二0二0年生物燃料年替代石油一千萬噸。國家財政部還對大力種植的地區,提供補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