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新京報:政府要承擔北京文物保護的首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30 12:04:02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作為日久生活在北京的居民,當人們聽到那首《故鄉是北京》時,心里總有莫名的激動,“天壇的明月,北海的風;盧溝橋的獅子,潭柘寺的松……”那數不清的沉澱著雄渾文化底蘊的處所,讓人們走遍了南北西東後,真的“還是最愛我的北京”。
  
  但是,就是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勝,依然面臨險境。北京市文物局負責人在北京“兩會”期間表示,從2005年年底到現在,全市掛牌限期整改的16家國家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僅有2家完成整改任務,一半的單位基本沒有開工。
  
  社論說,文物和文化遺址以其對歷史的記載功能和傳承作用,歷來是每一個民族特別是注重文化傳承的民族,最重視並最引以為豪的事物。作為有著“五朝古都”美譽的傳統城市,北京一直以來以其大量存在於市井之間的文化遺址享譽海內外。人們每天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不經意地從某個飛出的簷角,或者某堵赫然而立的銅柱門,就能感覺到北京文化的底蘊。潛移默化之中,每一個市民都感受著文明的薰陶,這就是首都文物和文化遺址的特殊宣教作用。
  
  社論指出,遺憾的是,一方面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北京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人們卻也感受到北京文物保護存在的某些尷尬。從四合院的大量被毀,到不少建築施工單位對文物和文物單位的損壞,再到圓明園的防滲事件,乃至於今天市文物局披露的這些現實,讓每一個關心和熱愛北京文化傳統的市民感到不安。
  
  在討論有關北京文物保護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建議,有人主張市民貢獻說,認為從文物保護大局出發,需要原來佔用文保機構的單位和居民主動騰退,犧牲小我為大我;有人主張政府要加大資金撥付力度,通過市場手段還原文保單位的應有狀況;也有人主張通過嚴格立法以規範文保工作,打擊破壞文物的行為,促進文保單位元的屬性回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