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中時:楊傳廣逝世,不要讓前浪孤單死在沙灘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30 08:56:11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當媒體聚焦於偶像藝人許瑋倫因車禍重傷乃至香消玉殞的同時,遠方也悄悄地捎來另一件噩耗,那就是有著“亞洲鐵人”稱譽的楊傳廣猝然中風,急治無效後病逝於美國加州,享年七十四歲。若說許瑋倫有如稍縱即逝的流星,那麼楊傳廣就像自力發光的恆星。流星、恆星本無高下良窳之別,只因消費意識當道,致使多數人似乎忘卻了英雄真諦,於是,作為夙昔典範的體育英雄,楊傳廣的事蹟就值得我們細說重頭。

  在百廢待興的一九五○年代,楊傳廣留下了如下的璀璨紀錄:一九五四年馬尼拉亞運,他榮獲十項運動金牌,是為台灣首面亞運金牌,四年後的東京亞運衛冕成功;一九五九年獲得全美十項運動錦標賽金牌;一九六○年羅馬奧運銀牌,這是“中華民國”參加奧運以來的首面奧運獎牌;一九六三年刷新十項全能運動會世界紀錄(九一二一分)。總體而言,楊傳廣的成就置於台灣體育競技史,不但是前無古人,迄今尚難看到後繼者的形跡。

  社論說,前無古人的化育有如人體的任督二脈為之打通。須知,在軟硬體皆闕如的倥傯歲月,楊傳廣竟能在體育項目獨領風騷,自然大大鼓舞了全台人民有為者亦若是的信心與勇氣。其後紀政得以在六○年代迭創佳績,受益於楊傳廣者自不可謂少。另外,包括吳阿民、陳全壽等十項運動好手,前仆後繼地讓田徑傳承不絕,亦得歸功於楊傳廣。即使到了八、九○年代,叱吒風雲於一時的李福恩、古金水,也都是楊傳廣的嫡傳弟子。

  社論指出,更進一步講,楊傳廣的功業尚不止於體育。五、六○年代的台灣,政治桎梏閉鎖、經濟尚未起飛、社會文化仍是單元領導,但民力總會自尋出路,於是包括楊傳廣、紀政、三級棒球的榮光,自然深深烙入人們腦海,成為不可抹滅的集體記憶。所以,“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楊傳廣是他成長年代最大的英雄。這絕非客套話,而是台灣人心意的自然流露。這裡頭,楊傳廣更是先鋒中的先鋒。所以,必須放到更廣袤的歷史架構底下,才可以昭顯楊傳廣的英雄意象。 

  但是,後無來者的隱憂,可能更值得吾人省思。楊傳廣“亞洲鐵人”的稱譽絕非夜郎自大的囈語,他的紀錄在台灣仍然高懸難破,即使放眼整個亞洲,也是到了近幾年才被中亞五國和中國大陸的新秀所刷新。這固然可解讀為“楊傳廣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葩”,但,李福恩、古金水無力逼近楊傳廣的成就,已讓人有憾;更可悲的是,李、古之後更無可期之人!驀然回顧台灣的體育發展,作為體育主流的田徑項目,早因我們的廢耕、作業無方,早已沙漠化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