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韓方明:中國贏在文化外交 推世界走向軟競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9 09:58:33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中國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今天於《聯合早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歷來各國多將本國安危系於國際上的力量均勢。實力是均勢的基礎,均勢體現一種硬力量的平衡,而且往往以其經濟能力、軍事能力等硬力量作爲衡量的標志。當國力還不足時,就求助於均勢,以維持既得利益,同時努力增强實力,通過均勢謀求優勢或霸權;而國力相對强大或足以稱霸於世時,則拋棄均勢。
 
  作者表示,但是自冷戰以來,世界的不斷扁平化加劇了世界力量的複雜變化,這種觀念逐漸有所變化。1990年代,約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了軟力量的理論。軟力量作爲一種主要通過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和內外政策等非物質的國際傳播來吸引、影響或控制他人行爲的能力,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重視。 

  誠然,作爲一種擴大國家影響、提升國際地位的手段,用本國文化打造軟力量幷非美國首創。例如,長久以來,各大國都重視推廣本國的語言文化推廣,英國自不待言,法國有法語聯盟,德國有歌德學院,西班牙有塞萬提斯學院,俄羅斯有俄語中心等等。 
   
滲透和諧世界的外交理念 
   
  作者分析,不同的是,近三十年來,中國的崛起在軍事上沒有重蹈以往大國對外擴張的覆轍,在經濟上則通過全球化、區域化生産要素的市場流動方式來獲取必要的國際資源,給亞洲帶來穩定,給世界經濟帶來繁榮。據統計,近年來世界經濟的增長有三分之一是由中國的經濟增長來推動的。更重要的是,中國在一味追求硬力量、硬平衡的國際競爭中,推動了國際軟力量的良性競爭。 

  《北京共識》的作者雷默(Joshua Cooper Ramo)認爲,“中國逐漸變得比美國更擅於在國際體系中縱橫馳騁”,“目前,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認爲,中國是比美國更受敬仰的道德典範”。 

  中國軟力量的提升不僅僅是反映市場需求的磁力,也處處滲透了和諧世界的外交理念,絕不會簡單地因美國忙於反恐,中國就會輕而易舉地提高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指出,還是約瑟夫•奈最爲清醒,一年前他就高呼美國應“保持軟力量平衡的時候了”。日本首相安倍新任後也决定在海外加强推廣日語。儘管連日本輿論也都認爲“這是沖著中國的世界影響力而來”的,但是,由於這種趨向是國際上大國競爭的良性互動,小國也“歡迎大國多用軟力量競爭”。
 
  大國軟力量的競爭,是各國通過其文化、價值觀和倡導的國際制度及其行爲在國際上塑造其影響力、競爭力和認同度。要在這場競爭中取得優勢,關鍵在於其文化競爭力。 

  應該看到,當前美國軟力量影響力走低,與其爲自身的全球戰略利益而嚴重踐踏國際準則有密切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