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香港還富於民重發展 改革體制增效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9 12:19:33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香港金管局昨天公布,2006年香港外匯基金投資錄得1,037億港元的收入外匯基金投資有所斬獲,多個政黨要求政府還富於民。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表示,當局可以考慮提高政府投資收入的穩定性,令政府能按審慎理財原則,有效運用財政資源改善民生和刺激經濟。同時,政府可在穩中求進原則下,充分利用豐收年頭的投資利潤設立投資基金,為市民賺取更高回報。

  這篇題為〈還富於民重發展 改革體制增效益〉的社評表示,外匯基金滾存大量資金,社會上要求政府還富於民呼聲日高。人們希望增加政府的投資收入,令政府改善民生和刺激經濟有更大的空間。但增加政府投資收入,必須嚴格遵守量入為出的審慎理財原則,避免在政府分賬多時經常性開支膨脹,而在政府分賬少時開支難以下降,最終導致入不敷出。

  今年政府分賬289億港元,較目標多107億。鑒於近年經濟增長惠及基層市民較少,政府除了採取適當措施紓緩市民生活負擔外,應利用分賬增加的財政資源,扶持環保、回收等產業發展,為基層市民創造更多就業職位,讓他們真正分享到經濟復甦成果。

  社評指出,由於每年財政儲備投資收益均有明顯波動,影響財政預算案的準確度,故提高政府外匯基金投資收益分賬的穩定性,也值得重視。對此可考慮用幾年平均回報計算,收取固定費用。這種方法已提出多年,政府應加快研究,解決分賬穩定性問題。 

  外匯基金去年投資回報率為9.5%,較財政司長定下的8.9%高,基金業人士指表現尚算滿意。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亦表示,去年投資在股票市場獲利較多。但與新加坡外匯投資年均高達18%的回報相比,本港2006年9.5%的回報率仍屬偏低,2005年之前7年的平均回報率則僅為5.7%,與美債每年收益5%已相差不多。在穩中求進原則下,政府不妨為部分外匯基金定出更多元化及靈活的投資基準,追求更理想亦穩當的回報。

  社評認為,值得重視的是,目前金管局集外匯基金管理與投資職能於一身,既要全力維護港元與金融體系穩定,又要為外匯基金尋求較高投資回報,雙重角色難免顧此失彼,追求理想回報殊為不易。其他國家和地區通行的做法是,金融管理部門主要職能是金融市場監管者,而不是投資者。

  因此,香港可仿效新加坡等地,改革現行體制,成立外匯基金投資管理公司,讓金管局專職穩定港元及金融市場的工作,外匯基金投資管理公司則專職投資事宜。此舉既可使金管局職責範圍更清晰,亦能提高透明度,讓外間更易衡量外匯基金的投資效益及表現,不失為兩全其美的方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