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特權呆帳全民埋單 不應該追究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7 12:47:48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隨著力霸風暴越演越烈,金管會日前公布資料,顯示過去十年來,本地金融行庫一億元以上呆帳大戶,計有一千四百七十一人次,共積欠一千七百二十三億元,儘管都已完成打銷呆帳程序,但是否涉及特權貸款、利益輸送或惡性賴債,都應該全面清查,而特權呆帳造成全民埋單的責任,更必須深入追究。

  根據金管會的資料,截至去年十一月底,過去十年內全台共六百三十三家銀行擁有超過億元的呆帳大戶。其中二百二十個呆帳二十億元的超級賴債大戶,集中在二十一家分行。彰銀為數最多,共五十四戶,金額高達二百一十一點五億元,遙遙領先其他銀行,兆豐銀行其次,共四十四戶,一百七十三點一七億元,國泰世華銀行則位居第三,二十八戶,共計一百零九點五二億元的呆帳。

  社評說,這些資料曝光之後,外界一點都不感覺意外。長久以來,民意代表等特權人士或財團企業,往往利用政商關係向銀行軟硬兼施,特別是公營行庫,強迫要求貸款,然後留下鉅額債務,一走了之,把呆帳留給銀行收拾,最後則由全民分攤損失,以這次公佈的呆帳為例,全台灣每個人就都要幫忙還七千四百九十一元,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社評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特權施壓,造成公營行庫鉅額呆帳,部份民營銀行的負責人或大股東,也往往以五鬼搬運的手法,掏空銀行,這次的中華銀就是典型的例子。對於這些個別案例,當然有深入查究的必要,不過更值得追究的,毋寧是民進黨政府的金改政策。

  眾所皆知,一次金改先是加速打消壞帳,降低銀行的逾放比;再以政府金融重建基金挹注,補足資本適足率;過程之中,本來呆帳一大堆的問題銀行,搖身一變為金改標竿;存心賴債的特權人士與財團企業,呆帳卻又一筆打消,倒楣的永遠都是缺乏政商關係,沒有後台靠山的小老百姓。

  社評再指出,二次金改後果更為嚴重,政府將擁有鉅額資產的公營行庫,透過股權出售的方式,廉價移轉至原本經營未必良好的民間財團。以二零零六年度預算為例,政府原本預計五家行庫釋股,“國庫”雖多了四百多億的收入,卻移轉市值四千多億的鐵飯碗,再加上八兆七千億的資產與七兆二千億的存款餘額,若以二次金改第一階段要減半的十二家公營行庫來計算,涉及總資產及存款餘額更高達二十四兆三千二百九十五億元。試想,“國庫”所獲屈指可數,政府龐大的資產卻從此拱手讓人,這樣的作法合理嗎?更何況,接手的財團又幾乎都與陳水扁家庭關係密切,或是勤於打點當朝權貴,若說其中沒有問題,誰會相信?

  社評認為,目前金管會只公布數據,卻不列出名單,既不能看出那些是惡意呆帳,也沒有絲毫遏止的作用。不過,呆帳大戶名單縱使公布,銀行早已提列呆帳損失,認賠了結,實質意義也未必很大。職是之故,我們認為,必須要透過總歸戶,確實了解每一賴債大戶總呆帳的金額,即使法律無法訴究,但至少要將惡意賴債的呆帳大戶公諸於世,使他們從此信用破產。另一方面,也要深入調查,當初呆帳的形成有無政商勾結,營私舞弊,讓那些勾結財團,掏空“國庫”的政客,受到應有的制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