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動出擊善意外交 換來豐碩外交成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7 10:38:25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旅英中國資深媒體人陳冰今天於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評論文章,分析中國對世界外交的貢獻。作者表示,如果用一個詞概括2006年世界外交旋律,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可能選擇“現實主義”。布什政府在中期選舉中遭選民“教訓”後,開始在伊拉克、伊朗、朝鮮等問題上采取量力而行的策略,單邊主義讓位給多邊合作。 

  作者表示,歐盟國家在全球變暖、地區衝突等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理性和進取心,沒有在“知其不可爲”的領域擺出“大牌”的架子。英國這樣緊隨美國的國家,也在薩達姆被絞、中東和平等事務上彈出與美明顯不同的曲調。 
  
  日本鑒於經濟和政治的現實考慮,主動向中國示好,兩年多的“外交冷戰”正在解凍。儘管從歷史問題到軍事戰略上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礙,中日關係改善的勢頭已很明顯。俄羅斯的“石油牌”玩得過大,在引起歐洲和周邊國家的强力抵制後恢復冷靜,剛簽署的與白俄羅斯的原油進出口協議,向鄰國和歐洲輸送低關稅石油,是俄外交在暢飲“伏特加”醉後清醒的標志。 
  
  南美、非洲國家則依據自身的經濟和政治需要,以更獨立的外交政策謀求政經利益。即便是“桀驁不馴”的朝鮮,也在强大國際壓力下有所克制,至少已回到六方會談的談判桌上。 
  
  作者認為,現實主義的主旋律,跳動著“和諧”、“合作”、“民主”、“人道”、“平等”的音符,領唱者之一就是中國。毫無疑問,地球村又一次動了起來。冷戰結束、蘇東解體後的世界格局,因爲中國的和平崛起而發生變化。儘管中國的外交實踐和外交思想尚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但正在啓蒙世界走向新的旅程。 
“善意型”外交啓程 
  
  當“中國製造”擁擠在海關急于登上遠洋貨輪時,當更多的“中國製造”需要輸入能源才能流出生産綫時,中國的外交先行了,主動出擊于全球各個角落。 
  
  與盛行于世界半個世紀甚至數百年的“力量型”和“利益型”的外交不同,中國新的全球外交充滿善意。“善意型”外交不排除利益爭取,也不排除政治鉗制力,但高高在上的總則是“睦鄰”、“友鄰”、“富鄰”。這裏的“鄰”既指美洲、非洲、歐洲不接壤的遠邦,也指俄羅斯、朝鮮、日本、印度等接壤或隔海相望的近鄰。在信息和交通高度發達的全球化時代,其實“鄰國”已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個心態術語。 
  
  作者分析,“善意型”外交的第一特徵是急友邦之急,以誠懇的行動“雪中送炭”,在國力允許的範圍內盡可能幫助窮國。去年11月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上,胡錦濤主席宣布免除同中國有外交關係的所有非洲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無息貸款債務。這是歐美歌星和社會名流呼籲20年而八國集團政府沒有做到的事,在中國却由政府主動實現了。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只是體諒非洲的貧困,幫助“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誠合作的好夥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西方所謂中國對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的說法,既沒有境界,也不浪漫,只顯得落伍!。
 
  “善意型”外交的第二個特徵是充分理解有敵意的國家的苦衷,化解誤會,面對現實解决問題。朝鮮核試射後,中國反對美國對朝進行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强硬制裁計劃,却支持聯合國通過柔性制裁朝鮮的决議案。這既給朝鮮懸崖勒馬的機會,也體諒美國在伊拉克、伊朗的困境,終將把氣氛緊張的爭端疏導到和平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路徑上。 
  
  作者認為,日本新首相安倍就職後,中國政府體諒其急欲通過外交突破樹立政治信譽的願望,也考慮了日本民間對“靖國神社”的複雜感情,中方從大局出發,以寬厚的氣度導引出中日外交冷戰的解凍,促成兩國在經濟和東北亞區域安全上先行合作。中國對日的善意外交並非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著眼更長遠的未來,將會平抑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爲中國的完全統一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善意型”外交的第三個特徵是力爭在與各國保持對話和合作的前提下,對具體問題具體處理,自如地表達支持和反對立場,超越了意識形態的差別和“敵國”與“友邦”的劃分,同樣也超越了西方 “大棒”與“胡蘿蔔”交替使用的策略。 
外交思想融匯人類文明成果 
  
  中國主動出擊的善意外交,贏回的不僅是世界的尊重,也是豐碩的外交成果。去年,全球各國首腦中有一半到中國訪問,聯合國三分之二的成員國與中國對話。 
  
  作者稱,“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疏通了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的經絡;“中國—東盟(亞細安)紀念峰會”使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更友好地走門串戶,經濟和文化合作越來越火;中非合作論壇吸引了非洲絕大部分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前往北京,居然比非洲首腦會議的出席率還高;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中白宮把三分之一內閣成員派往北京,强大陣容中顯現著“中國的重要性”;歐盟目前又開始討論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所有這些,表明中國的外交實踐是卓有成效的,正如美國《外交政策聚焦》雜志所言,“中國正逐漸成長爲一個新的、全球性的、在關鍵時刻可以把球投在他手中的球員。”
 
  幾乎所有國家的政要和媒體,都承認中國全球外交所達到的前所未有的規模、水平、交往頻率和不菲成就,但在解釋中國外交成就背後的思想內涵上,很多人是沒有觸及到本質的,包括國內的一些學者專家。 

  “善意型”外交實踐的背後是“和諧世界”思想。和諧世界思想有很强的道德追求,力圖超越外交“只有永遠利益”的既成定律,以天賦人性的善,來疏導外交死結和糾紛,在自己獲益的同時讓別國也得利。這既符合中華文化中的道德仁義追求,也符合基督教文化中的永久和平和公正秩序理念,因此具有廣泛的感召力,能聚合全球人氣。 

  “和諧世界”思想,“和”的是人類文明成果,致力“諧”調出兼容幷蓄、互利共贏、和平競爭的新世界。

  作者指出,她把民主國際化,無論國大國小,國强國弱,都尊重其主權和國格,維護其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以“禮”服人而非以“力”服人;在外交運行中堅守人道主義原則和博愛精神,去掉種族、貧富、宗教和意識形態等一切標簽,以大寫的人的眼光、人的方式去處理國際爭端,爭取利益,不損害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權益,與霸權主義、武力主義和强盜邏輯等非人道做法相反;在國際關係中倡導自由,自由地選擇社會制度,自由地發展貿易,自由地追求幸福,只要恪守公認的國際法和規則就好。美國在外交上叫嚷“民主、人權、自由、法治”,中國在外交上實踐“民主、人權、自由、法治”。 
  
  勿庸置疑,中國的外交實踐和思想正在啓蒙世界,正在說服朋友、影響敵人好說好商量,和平生財,平等互助,以義托利。但是,這種啓蒙作用能否持續地發酵,進而影響各國特別是西方列强認同和諧世界觀,改變功利至上的外交思維,將取决于中國國內的改革。國內“和諧社會”實現得越完美,就越能激勵世界走上和諧道路。 

  一個國家的外交思想和內政主張可以有所不同,但世界在研判一個國家的外交聲譽時常常聯繫其國內行情。美國在外交上實行的是强權主義,但仍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且被不少國家認同或苟且,與其國內基本實現民主自由有直接關係。中國 “和諧社會”的建構速度越快、力度越深,將會更有底氣地在外交上推行和諧世界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