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歸”通常掌握了國外最領先的高新技術,他們創業比普通民營企業家有了更高的起點,並且國家也為他們搭建了創業平臺,不斷創造各種條件支持他們創業,但是“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能否從“實驗室巨人”到“產業化贏家”,最終還要靠他們自己把握。 |
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在剛剛結束的第九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簡稱“留交會”)上,成功“海歸”的“創業成果展”吸引了到場2000多名“海歸”的目光。無論是懷揣高新技術找“婆家”的,還是準備“入主”創業園區建廠立業的,他們都想在成功“海歸”身上找到“不敗寶典”。如何從“實驗室巨人”到“產業化贏家”?從一些成功海歸的創業經歷中不難看出,他們的“不敗寶典”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踏踏實實做市場比什麼都重要。
部分“海歸”:帶著希望回國 帶著抱怨創業
據新華網報導,在葡萄牙阿威羅大學留學10多年的吳愛英,從事的是陶瓷與複合材料研究,此次是第一次參加“留交會”,談到回國創業,她喜中帶憂。
吳愛英說,最難就是資金。在與蘇州創業園區的接洽中,她瞭解到,要獲得投資支持,前提是要自己具有法人身份,也就是說首先要註冊成為一個公司實體。蘇州創業園區的註冊資金是30萬,這對她來講,並不是一筆小數目。況且她的專案需要較大的前期投入,很多投資者認為風險太大而不願投錢。她希望政府能再多一些支持。
很多跟吳愛英一樣為錢煩惱的“海歸”們把希望寄託在風險投資上。但是,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不少抱怨:中國的風險投資企業不是實際意義上的風險投資,他們只願在企業的成熟期投入資金,以確保分得紅利,對於剛剛起步的留學生創業企業,風險投資幾乎很少介入;即使有少數風險投資願意向投產初期企業投錢,也對企業提出3年-5年必須上市的苛刻要求,如果達不到,便會馬上撤資。
在德國讀了5年博士的賈先生一臉困惑:“我們都有很好的創意,也有不錯的團隊,只想找個風險投資,可是現在的風險投資非要看到你有很大的盈利希望才走進來,真讓我們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海歸”創業:要先把自己變成“草根”
陳鍛成是1998年首屆“留交會”回國的老“海歸”了,先後在英國、新加坡學了8年微生物工程後,1999年開始在故鄉廣州創業,他所建立的主營酶製劑的廣州裕立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經赫然成為“海外創業成果展區”裏耀眼的一角。
看上去衣著仍然樸實的陳鍛成跟記者談起了自己的成功經驗。陳鍛成說,現在的“海歸”回國創業總有一種誤區:認為自己在國外鍍了層金就有了“身份”,便一味憑著這種所謂的“海歸”身份指望政府給錢、給政策、給優待,其實“海歸”創業,關鍵還是靠自己。所以,“海歸”創業前思想一定要擺正。
說寶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潘鵬凱也是在海內外創業頗為成功的中國留學生,談起成功經驗,他首先強調:“留學生創業要先把自己變成草根。目前國內的創業環境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對一個創業者來說,最大的困難不是別的,而是你自己認識不到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廣州留學人員創業園服務中心主任申平說,“海歸”通常掌握了國外最領先的高新技術,他們創業比普通民營企業家有了更高的起點,並且國家也為他們搭建了創業平臺,不斷創造各種條件支持他們創業,但是“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能否從“實驗室巨人”到“產業化贏家”,最終還要靠他們自己把握。
成功“海歸”:踏踏實實做市場是創業成敗的關鍵
陳鍛成說,“海歸”不能坐著等、靠、要,也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積極行動起來。曾經在科委工作過的經歷讓他深刻認識到,一項科學技術要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需要一個驗證階段的,沒有通過這個業內稱為“中試驗證”的階段,很難說服政府或企業貿然投下大筆財力或人力。
真正有志於創業的“海歸”在海外求學期間就已經開始了資金積累,到回國創業時,他們一般手頭都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本。陳鍛成就是以從國外積累的50萬元人民幣起步的;而另一位留學加拿大的碩士黃飆也利用在海外留學時積累的人際關係籌得上百萬元人民幣。
“不管手頭有多少錢,先踏踏實實做市場。”一些成功創業的“海歸”都認為,掌握市場先機是創業成敗的關鍵。陳鍛成說,“與其等待風險投資企業的垂青或銀行貸款的審批,倒不如先紮紮實實把市場做起來,有了市場,就意味著技術能夠產業化,能夠產業化自然就會有投資、有人才找上門,那麼,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留學生服務總部主任初軍威說,留學生回國創業要做好心理準備和技術準備。在心理上,留學生必須認識到,留學生企業與其他民營企業本質上是一樣的,創業失敗也是正常的,不要有太多自我優越感和依賴思想;在技術上,留學生要確保自己掌握的技術或產品不僅是走在科技的前沿,而且一定要有實用性,即受市場歡迎,能夠產業化。因此,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礎,留學生先在市場上下足功夫是成功的第一步。
留學生創業園:創造一切可能創造的條件吸引“海歸”
據瞭解,繼1994年南京在全國率先創辦“金陵海外學子科技工業園區”後,全國陸續誕生了一大批專門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的“特區”--留學生創業園。
這種優惠政策一直在延續著。廣州創業園表示,將為“海歸”創業起步期間提供10萬至30萬元的扶持資助,由市政府出資組建的廣州風險投資公司為留學人員創辦企業給予風險資金的投資。廣州還給留學人員發了“綠本”,為他們提供戶口申報、申辦企業等“一站式”服務。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文申說,北京大學曾以年薪20萬美金引進一名“海歸”工學院院長。“一個優秀的人回國可以帶動其背後整個優秀的團隊回國,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北京大學每年的外事交流活動為該校發現海外優秀人才發揮了很大作用。“海外優秀人才一旦被北大‘盯’上,北大會創造一切可能創造的條件吸引他們來北大創業。”陳文申說。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有關專項貸款合作備忘錄,以支持全球海外留學人員到重慶創業發展。這項貸款將用20億元人民幣支援貸款擔保體系建設,用於全球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立的具有自主創新產品的孵化、創辦高科技產業的產業化和支援高科技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