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究竟香港市民要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5 16:51:12  


  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迺強今天在信報發表文章說,做市務行業的人有一個恆久的問題:“究竟女人要什麼?”為政者朝夕都要面對一個問題:“究竟人民要什麼?”市場學初階都會教,這問題不可能靠做抽樣問卷調查得到答案。事實上,不管做什麼調查,作那種研究,到最後,就是判斷。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香港市民要什麼?天星小輪碼頭示威者,要的不是鐘樓、也不是集體回憶、甚至不是身份認同。同樣道理,反對派們要的不是民主自由,你只要看看他們的行事作風,組織方法等,便知道他們不單不是民主派,事實上是徹頭徹尾的反民主派。不信,加入民主黨、公民黨看看,他們有黨內民主嗎?黨內有普選嗎?

  香港市民要什麼?話說在六七年暴動之後,殖民地政府徹底反思,終於明白了香港市民要什麼,喊出了“穩定,繁榮”這口號。這口號搔正了香港市民的癢處,港英管治從此一帆風順,直至交出政權,依然以“穩定,繁榮”為施政的目標。這口號之成功,更在於它的對手中方也承認,直至最近,還不斷公開重申“維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什麼“香港是個經濟城市”等說法,都是“穩定,繁榮”這指導思想的濫觴。於此可見大英帝國維持其殖民地,確有它高明之處。很可惜,它們這一套卻沒有傳授給港人。

  文章說,但是我們中國也不笨。經歷過二零零三年“七一”大遊行的震盪,中央聽取了香港上京的各界意見之後,也作了他們的總結。胡錦濤於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中接見香港記者時表示:“香港形勢總體上保持了基本穩定,經濟也在走向復蘇,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而且,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正在成為香港社會的一種主流共識。我覺得香港各界人士都應該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好局面,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促進香港經濟的振興,維護香港的長期穩定。” 

  很可惜,“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這提法,中央並沒有像港英那麼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而在香港,一般只當這是中國經常轉變的眾多政治口號之一,根本不以為意。請注意:自零四年至今,曾慶紅、溫家寶、吳邦國、賈慶林、劉延東等領導接見港人時講話,都不忘引用這“三求”,而港澳辦、中聯辦、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對一些事情的回應,更言必稱“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可見這確實是近年來中央對港方針政策較穩定的指導思想。

  更可惜的是,董建華和曾蔭權對中央這條對香港民意重要的總結,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吃透這總結的精妙,因而沒有好好的宣傳,也沒有認真把它落實,只懂得整天到晚看民調,做群眾尾巴而樂此不疲,結果是一事無成,這反過來又成了反對派的口實,民望照樣下跌。

  我們香港人都討厭要跟隨領導的意旨喊口號,但少數口號式的指導思想,有利於凝聚共識,客觀上還是有必要的。請不要忘記,“穩定,繁榮”帶引了香港三十多年,而“積極不干預”也指導了港英及特區政府的經濟工作二十多年,至今還揮之不去。

  文章指出,“和諧社會”是胡錦濤施政的最高願景,說來話長,而發展如果放入胡錦濤的“科學持續發展觀”中看,同樣也毫不簡單。根據官方解釋:“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協調,就是要統籌 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 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至於和諧社會,更已經很具體的界定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由此觀之,“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三者既是有機的組合,而且內容十分具體而豐富,而且與“穩定,繁榮”這提法有很大的差別。“穩定,繁榮”,穩定是為了繁榮,追求的是純物質,基本上是反動的。“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穩定是為了和諧和發展,無論如何,發展就是進步,並且不光是物質的進步。單這一點,已經遠遠超越了港英的“穩定,繁榮”了。

  “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也的確能較準確和全面反映港人的普遍訴求。社會上最受注目的中產階級,固然是“三求”分子,在天星碼頭絕食保護鐘樓的青年,也只在“求發展”而已,根據“科學持續發展觀”,文化和環境保育是發展的重要部份。再退一萬步,反對派們也很難公開反對“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這三點訴求。這不是要求特首和特區官員要忖摸上意,委婉奉承,香港也不會因而“淪為另一個中國城市”,“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也不會就此有分毫損傷。我們正確的著眼點,並非“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是胡錦濤說的,而是這提法是否正確反映香港市民的訴求。至於反對派怎麼評說,更加毋須考慮。所以,除非是逢中必反,本著“是其是,非其非”的精神,沒有理由不去擁抱“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這指導思想。

  再回頭看看七十年代,殖民地根據“穩定,繁榮”這理念,改變了施政手法、改組了政府,同時推出一系列有利於“穩定,繁榮”的政策,經濟起飛,更開創了三十多年的長期穩定。反而在回歸之後,特區管治的基本理念模糊不清,盲人騎瞎馬般於複雜環境中亂打亂闖,見招拆招,這邊敲敲,那邊打打,弄得一塌糊塗。下屆特首和特區政府,極有需要通過“科學持續發展觀”,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的理念。

  至於反對派。“道法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然界的和諧是生物多樣化,百花爭鳴,既有共生關係,同時也充滿競爭。香花毒草,在競爭中會達到美妙的平衡,香港社會只要上下長期堅持“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不但反對派會自然地被邊緣化,連外國勢力,也起不了作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