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五鬼搬運為何越演越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5 10:23:03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台灣立報今日刊登社論說,這一個星期來,力霸王家“權貴犯罪”、金管會金檢不力,引發全民質疑。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難道全台灣只有力霸有問題?難道金管會厲行查察就能杜絕掏空?為何每次企業都已經被掏空殆盡、人都跑到外國後之後,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才“恍然大悟”?台灣早在20多年前就在探討“五鬼搬運”,又為何越演越烈? 

  回顧1980年代初期,崇尚自由經濟的財經學者蔣碩傑,反對政府強力干預外匯及利率,批判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貨幣政策,是變相將升斗小民的錢搬給國民黨豢養的大財團,而提出“五鬼搬運”的說法,引發當時社會一片討論。幾年後爆發國泰蔡家的“十信事件”,國民黨政府召開“經濟革新委員會”,確立自由化、去管制的改革方針。只是20多年過去,大財閥“五鬼搬運”依舊,規模和手法益發龐大及精進,一家升天、全民受害,而政府不僅失能,更是無能。 

  社論指出,雖然當時蔣碩傑等自由派學者是以私人大財團為主要攻擊目標,但弔詭的是,政策卻只有大財團才能得益。首先,因應當時新自由主義風潮,財經政策導向“自由化、國際化”,也只有財團才有能力、財力承接相關政策鬆綁的絕大部分果實。第二,台灣的公民社會剛在萌芽,工總、商總等資本家團體,是其中具有完整政治遊說及經濟實力的公民團體之佼佼者。第三,財團也開始進行文化霸權的爭奪,出錢成立推崇“企業家精神”的財經雜誌,並將批判矛頭轉向政府管制。所以到了1980年代後期,除了政治民主化,要求國民黨“經濟自由化”的呼聲,也成為台灣社會的另一個“政治正確”。 

  20多年過去,透過財經政策鬆綁、政府管制取消、開放銀行成立、外匯自由化、關稅降低、民營化、BOT等等,讓大財團攫取了龐大資源,也在這段時間,政治權力的分配越來越仰賴金錢,財團的挹注成為政黨生存的不二法門。政治與財團之間,從過往國民黨時代由上而下家父長式的“恩給”,轉化為魚幫水、水幫魚的“良性循環”。 

  社論表示,這使得不論哪一個政黨執政,“愛資病”都成為附骨之蛆,財政、土地、金融政策已經有利於財團不說,不論藍綠,招待所、piano酒吧、酒店包廂,都成為政商間“喬”事情甚至決策的辦公室。力霸這10年來享盡所有財經政策的好處,有多少該查未查、該爆未爆的事情在杯觥交錯中被遮掩?又有多少企業正暗自進行如東帝士、台中廣三、力霸等財團的掏空方程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