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讓‘陽光邊緣’群體充分享有溫暖”的社論,指出日前,對“只差一點”享受不了低保、而實際生活又十分困難的家庭,上海市一些基層政府部門啓動專項幫困資金和多方聯動機制,一對一、點對點上門爲他們排憂解難。
社論表示,應該說,這是一個值得稱道的做法。上海市的低保綫是人均320元,一些家庭也就多出十幾元,就失去了政府救助的機會。而這些家庭在大城市中却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在他們的兩邊,一邊是收入相對豐厚的家庭,一邊又是獲得政府醫療、教育、生活等保障的家庭,只有他們是陽光與溫暖都照應不到的地方,其心理失衡與生活困窘都是不得不面對的社會問題。而政府將最低生活保障綫定在一定標準上,也是必然的,因爲社會保障不可能無數字限度。
在此,社會理性的規則與倫理情感發生了衝突。上海市基層部門人性化的處理方式,讓人們看到了政府基層部門的善政與倫理性的作爲,而這種作爲與統一補助相比,工作難度與量度都相當大:他們得處理各種求助信息,還得主動上門瞭解這些陰影地帶的居民面臨的各種境况,在一對一幫扶之前,要一一登門調研,這與傳統的行政部門坐辦公室等人上門的工作作風形成巨大對比,不僅由管理性行政轉化爲服務性行政,還同時由規範理性的方式轉化到倫理人性化的方式。這看起來是上海基層組織向前邁了一小步,對和諧社會建設的行政理念,却是向前邁出了厚重的一大步。只有讓陽光一時照不到的地方也享有溫暖,才有社區的整體和諧。正如先哲所說,每一個人的自由是整個社會自由的基礎,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是全社會幸福的基礎。
政府基層部門是政府的最基本的組織機構,是政府延伸向民間社會的最敏感的觸角,民間冷暖通過這層組織傳導到社會决策層。如果這一層機構缺乏作爲,政府就很難向民間社會施放應有的善意,給予應有的關懷,所以,基層政府組織的責任、素質、水平日益顯示出重要意義。現在,一些大學生甚至研究生正在將工作單位選擇在政府基層社區,無疑對提升社區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社論表示,在經濟發達的國家,民間社會也是極其發達的,政府救助也是按收入底綫予以補助,而一些需要幫助却達不到救助綫的低收入者,則由民間志願組織和宗教團體去幫助、救濟。所以,民間社會不僅需要政府基層組織更多地體恤陽光照不到的地帶,還需要培養更爲廣大的民間組織、社團等,共同建設民間互助生態,用不同的方式,讓不同的人群,來幫助需要救助的生活在“陽光邊緣”的群體。
在法國,救助者對流落在城市街頭的無家可歸者,就有富有人性的關愛:他們給每一位無家可歸者發送一本手册,這本手册上清楚標明,在哪兒可以得到免費的三餐,在哪兒可以免費洗浴,而哪里有免費的其他生活用品發放。這對我們的城市管理乞討者,是不是有所啓發?城市不僅要關愛固定居民,還要用富有人性的方式,去關愛流入城市的弱勢人群。因此,基層組織就需要將觸角延長到他們生活圈子中,也許一時不能爲他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但可以像對待達不到救助標準的城市居民一樣,針對他們具體的困難給予一定的救助或幫扶。多一份關愛,就少一份不滿,多一位受助者,就少一個身陷困境無力自助的家庭。
社論最後稱,所以,政府基層組織不僅要做愛心的調研者、實施者,還要做號召者、組織者,要動用自己的政府公信力,讓更多的個人與民間組織加入到幫扶隊伍中來,以形成社會合力,共同構建文明社會宏偉的真愛大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