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中國民營經濟十大新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1 15:14:15  


  中評社廣州1月11日電/2006年對於民營經濟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無論是國家政策的變動、壟斷行業的逐步開放,還是民營經濟自身的快速發展、進一步走向成熟,都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這也將持續影響著民營經濟的未來發展。據中國網報道,經過多方討論總結,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推選出2006年度民營經濟十大新聞事件: 

  1、《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出臺,非公企業獲准進入石油行業。 

  理由:商務部12月4日發佈《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對外開放國內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辦法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這兩個辦法既兌現了加入WTO時的承諾——中國在2006年12月11日之前對外資全面開放原油、成品油市場,也放寬了對民營企業進入原油、成品油批發市場的限制——符合相應資質要求的企業就能夠申請經營許可資格。而先前以石油為代表的傳統的壟斷行業對民營資本和企業來說猶如一道透明的玻璃門,民營企業看得見但卻無法進入。此次兩個《辦法》的出臺意味著,原來嚴格限制民營企業進入的石油等壟斷行業,已經開啟了一道門縫。  

  2、首條民營企業絕對控股的鐵路誕生 

  理由:8月23日,南方日報報道了國有羅定鐵路產權的成功轉讓。這是中國民營企業首次全資收購國有鐵路公司的100%股權,意味著中國首條民營資本絕對控股的鐵路誕生,鐵路向民營資本開放程度進一步加大。此次羅定鐵路“創舉”式的100%股權轉讓,為中國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闖出了一條新路。在鐵路這個高度壟斷的行業中,通過此次改革將有利於實現國家、地方、民營企業三者利益的平衡,對於推動國內鐵路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的進步具有重大的影響。 

  3、首張民營企業專屬信用卡“萬向龍卡”面世 

  理由:10月24日,中國建設銀行與萬向集團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內首張民營企業名企龍卡——萬向龍卡首發儀式。銀行業與大型企業聯名發行企業卡、建立戰略聯盟,是國際上銀企合作的通行做法。“萬向龍卡”是中國建設銀行為浙江省最大的民營企業、明星企業萬向集團量身打造的專屬信用卡。“萬向龍卡”的發行,是建設銀行與中國500強浙江省企業強強聯手,建立戰略聯盟,攜手打造國際信用品牌,提升銀企雙方品牌價值的又一重大舉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4、首家民營飛機裝備製造企業誕生 

  理由:新華網12月9日發佈,上海組建了一家民營飛機裝備製造企業———上海上飛飛機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上飛)。上海上飛飛機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由上海飛機機械設備廠改制而來,控股方為民營企業上海中航航空工業民品工具有限公司。在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飛機裝備製造領域,首次出現了民營企業的“身影”。 

  5、首例民企收購外資控股上市公司出籠 

  理由:2006 年2月17日,上海證券報報道:經商務部批復,中國第一例國內民營企業向外資收購國內上市公司控股權的案例終於浮出水面。從國內民營企業向外資收購國內上市公司控股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國內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在這場無硝煙的戰鬥中,國內民營企業與外資在同一平臺競爭,並且贏得了勝利,在外資大舉進入中國的今天著實為民族資本打了氣提了神;該案例還意味著國內製造業的經營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工業地產走向市場化後,中國的工業企業可以更輕鬆實現置業。這將會顯著提升中國製造業中心的競爭力。 

  6、首例民營企業反壟斷案開庭----東進公司起訴IT業巨頭英特爾 

  理由:新華網7月28日報道,備受關注的國內民營企業東進公司起訴英特爾公司非法壟斷技術案在北京開庭,此案正處於《反壟斷法》將要出臺的前夕,此案不僅是東進公司與英特爾的市場爭奪糾葛,還引起了法學界、IT業等諸多相關行業的關注。本案被視為國內首個反壟斷案,並由於訴訟雙方身份的特殊性(中國民營企業與英特爾公司)而備受矚目。毫無疑問的是,在這場反壟斷案中,正在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對跨國公司的壟斷行為進行反擊。此案也將加速中國反壟斷立法工作的推進。 

  7、首家民營企業打破非貿易壁壘,與美國Zippo公司就“337調查”達成和解 

  理由: 新華網浙江頻道12月2日發佈了關於溫州民企積極抗爭美國"337調查",終於以參訴雙方握手言和而收場的消息。這也是迄今為止“337調查”中唯一和解的案例。““337調查”已經成為繼反傾銷、CR法之後又一種美國企業的貿易保護手段,對於中國企業進軍美國市場來說,無疑又加劇了一道屏障。此次溫州恒星煙具有限公司面對美國Zippo公司的起訴,獨自迎戰,充分利用WTO提供的法律保障和平臺維護自己的權益。337調查”的首次和解不僅給中國企業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為中國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充分應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增強了信心。 

  8、蘇泊爾與法國SEB集團並購引發民企第二代發展方式爭論 

  理由:據中國網報道,2006年8月14日,被視為國內炊具行業領軍企業的蘇泊爾集團與法國SEB集團簽署戰略投資框架協議,後者將耗資23.72億元人民幣,以每股18元的價格收購蘇泊爾最多61%的股權,也就是SEB由此將獲得對蘇泊爾集團的控股權。蘇泊爾並購案遭到了來自同行企業的強烈反對,認為並購必將導致壟斷。從蘇泊爾並購案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內民企發展到一定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此種情景下,企業要想獲得跨越式發展,迫切需要引進國外資金和外企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而這無疑和一些外企的全球化擴張一拍即合。企業的第二代選擇何種方式繼續發展也成了企業家將面臨的問題,是否選擇股權轉讓尋求新的發展將是諸多民企要面臨的挑戰。 

  9、中小企業發展“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民企發展壯大挑戰依然嚴峻 

  理由:2006年10月30日 新華網在對第100屆廣交會進行報道時指出,種種跡象顯示,占廣交會14000多家參展企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正在呈現出或在國際舞臺站穩腳跟、或陷入低價競爭怪圈的“兩極分化”局面。一方面,企業通過品牌建設,通過加強自主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意識較容易獲得成功;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卻陷入低價競爭的怪圈,這樣的企業大多願意“複製”、不願意投入“創新”, 另外,企業“散沙”情形嚴重,商會、協會協調能力弱,令海外進口商把牢話語權。 

  企業的“兩級分化”現象不得不引起實現民營經濟長遠發展的深思,隨著中小企業不斷發展,隨著國際貿易壁壘的增多,改變落後的企業制度、傳統管理模式和低層次服務方式,注重品牌建設和新品研發能力建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已經成為考驗中國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嚴峻課題。 

  10、中小企業獲公共財政重點支持 

  理由:據中國網報道,在“十一五”規劃期間,中央財政將加重公共財政支持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比例。國家財政支持將著力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大企業配套協作和開拓國家市場三個方面。目前國家已經增設了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等政策性資金並將進一步加強,其著眼點更多地放到有利於降低中小企業創業與創新的風險上來,重點支持處於種子期、初創期的中小企業,支持技術開發初期的原始創新。公共財政的重點支持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強的後盾支持,將有助於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