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料香港經濟增長6.8%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0 09:49:50  


報告強調,香港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與內地的金融合作。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國基會或IMF)預計,香港去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為6.8%,與政府預測相符;通脹率則約為2%。國基會又預期,06/07財政年度將錄得略高於本地生產總值0.5%的盈餘。報告強調,香港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與內地的金融合作。 

  文匯報報道,國基會發表報告指出,強勁外圍因素帶動下、金融市場基建鞏固,以及靈巧的宏觀經濟管理,是令本港過去三年經濟復甦的主因。目前政府財政的穩健性所面對的風險很低,但本港人口老化引發政府開支增加,將會對未來的財政造成愈來愈大壓力。該會高度支持政府促進經濟增長,以及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的政策框架,並預期2006年香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6.8%,而通脹率估計約為2%。展望2007年,報告預測經濟增長有5.4%,略低於2006年。 

  國基會重申支持政府承諾維持聯繫匯率制度。報告指出,香港金管局在2005年5月引入彈性的改良機制,容許在每美元兌7.75至7.85港元之內波動,雖然此機制未完全受到考驗,但已足以抵禦金融市場上的震盪及人民幣匯率加大彈性所帶來的影響。 

  對於市場預期人民幣今年會持續升值,該會指出,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要視乎內地出口所受的影響而定,而人民幣升值亦將減少香港的轉口貿易增長,但會改善本港的產品及服務的競爭力。該會認為5%至10%的人民幣升值,對本港短期的影響輕微。 

  該會認為,與內地的金融合作將會是香港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並讚揚政府當局努力與內地有關部門協調,利用香港先進的金融基建改善內地的資金融通,從而使兩地受益。最近有關內地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建議,正是有關協調合作的一個好例子。 

  至於擴闊稅基方面,該會建議可考慮其他減低收入波幅的措施,例如研究如何透過與外匯基金的安排穩定投資收入。 

  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公布最新的評估報告中,高度支持政府促進經濟增長,以及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的政策框架,特區政府表示歡迎。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表示,特區政府很高興基金組織就香港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作出令人鼓舞的評價。他指出,政府會致力進一步促進香港的穩定與競爭力,以應付未來任何的挑戰。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也回應表示,對基金組織認同內地可以更充分利用香港的金融平台感到高興。任志剛強調,特區政府在這方面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協調,以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及香港的人民幣業務的範圍。他又說,中國的獨特之處在於擁有兩個金融體系,而這兩個金融體系之間應有互補、互助及互動的關係,以令內地及香港能發展出更具規模、更完善及更有效率的金融市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