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正規軍淪爲“廢物” 鬥不過遊擊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8 15:12:29  


2006年,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和以色列軍隊分別在戰場上失利,爲什麽如今正規軍總是對遊擊隊束手無策呢?圖為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分子。(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全球軍事領域內最重要的事件包括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伊拉克戰場上的挫敗、以色列軍隊在黎巴嫩戰場上的失利,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的死灰復燃。新華網摘錄墨西哥標誌週刊一篇署名文章,題為《勞而無功是武裝部隊2006年的主要教訓》,要點如下:

  用卡拉什尼科夫步槍、榴彈發射器、汽車炸彈或自殺式襲擊武裝起來的遊擊隊打贏了與配備科技含量極高的現代化裝備的常規軍隊之間的戰爭,這是2006年發生的不可思議的事。

  這裏所說的高科技裝備包括尖端的衛星通信系統、熱感應裝置、能夠捕捉任何移動或靜止目標的雷達、現代化武器、裝甲車、戰鬥機等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最新研究成果。

  斥鉅資培養起來的軍隊卻輸掉了戰爭,這樣的情況令人難以置信。每年耗費數億美元的軍隊在遊擊隊面前束手無策,而遊擊隊手裏的武器價值還不到50美元。

  軍事分析家認為,軍隊淪為“廢物”的主要原因是,如今的常規軍只習慣於同常規軍作戰,不懂得如何與遊擊隊對抗,無論這些遊擊隊被冠以恐怖分子、極端主義者還是抵抗分子的頭銜。此外,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抵抗分子都沒有唯一的指揮中心,以小團隊的形式作戰,相互之間的行動也沒有協調。有時他們還得到當地群眾的支援,這些支持者同時也為遊擊隊隊伍的壯大做出了貢獻。這些人白天是農民和工人,晚上就變成抵抗力量的鬥士。他們不會攻擊大部隊,而是設下埋伏,襲擊正在行進或休整中的小股部隊。他們也會在被占城市的街道和廣場上實施自殺式襲擊。

  這種戰術的原則很簡單:打擊之後迅速分散撤離,最大限度地為追捕行動製造障礙。真主黨士兵遵循的是這個原則,阿富汗聖戰者、塔利班武裝、“基地”組織和其他恐怖組織遵循的也是這項原則。

  軍事理論家甚至創造出一個新辭彙來描述這種打擊方式:不對稱戰爭。但目前還沒有總結出該如何打贏這種戰爭。

  可以贏得針對任何正規軍和任何國家的戰爭,特別當對陣雙方是像美軍和薩達姆軍隊這樣科技水準相差甚遠的軍隊時,但不可能讓一個民族屈服,即使這一民族內部已經發生分裂衝突,因為總會有所有群體和部族團結起來與入侵者鬥爭的時刻到來,雖然他們不一定意識到自己正在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並肩戰鬥。

  阿富汗就是這樣的情況,為了對抗蘇聯軍隊,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鬥個不停的各部落在一夜之間就聯合起來。今天他們又共同或各自行動,對抗北約軍隊。

  美國的朋友們(包括俄羅斯)都曾提醒布什,伊拉克戰爭會產生難以預計的後果。但布什充耳不聞,也不願意聽取貝克領導的委員會提交的報告中給出的建議。死在伊拉克戰場上的美軍人數已經達到3000人之多。無論美軍是在今年還是幾年之後撤出伊拉克,都會造成更大的混亂,而且不僅限於中東地區,還會殃及其他地區。

  超級大國和強國聯盟的勞而無功引發普遍的不滿,這是剛剛結束的2006年讓我們得出的可悲結論之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