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監察部去年嚴查16件教育醫療典型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8 10:32:26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人民日報今天刊載題爲《反腐倡廉寫新篇——寫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召開之際》的文章稱,2006年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就直接查辦了16件教育和醫療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件,清退或收繳違規資金2億多元。

  文章說,“看病難看病貴”是百姓心中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佈的社會藍皮書披露的這一資訊,引起海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正視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關注民生民利,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是關鍵時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進一步加大了專項治理的力度。

  文章指出,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亂收費、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兩大“熱點、難點”,各地區各部門重拳出擊。2006年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就直接查辦了16件教育和醫療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件,清退或收繳違規資金2億多元。全國糾正、廢止與國家教育收費政策不符合的檔規定382個,清理違規收費專案1448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查處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問題2535個,涉及金額6.06億元。醫務人員上交 “紅包”、開單提成2.4億元。

  同時,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加大糾正徵收徵用土地、城鎮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中損害群眾利益,以及拖欠建設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等突出問題。截至2006年6月底,各地已償付歷史拖欠工程款1770億元,占全部拖欠總額的95.2%。 

  文章指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以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堅持糾建並舉、綜合治理,加大專項治理力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努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中央紀委、監察部會同有關部門,查清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和銷售假藥問題;對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煤礦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山西省大同市左雲縣新井煤礦特別重大透水事故進行調查。截至去年11月底,中央紀委、監察部直接參加了17起特別重大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100多人。

  文章又指出,治理商業賄賂,成為近年來反腐倡廉鬥爭的一大亮點。從2005年8月到2006年6月,全國共查處商業賄賂案件13376件,涉案金額 37.66億元。其中,涉及國家公務員的案件3128件,占案件總數的23.4%;涉案金額9.68億元,占總金額的25.7%;涉及廳(局)級幹部71 人、縣(處)級幹部543人。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得到加強。加強對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的監督檢查,保證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堅決糾正向農民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推動幹部轉變作風、常下基層……各地區各部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正在產生良好效應。在市紀委、監察局的推動下,近5年來,河南省三門峽市3000名黨員幹部堅持深入基層,寫下了10余萬篇《民情日記》,架起了幹群“連心橋”。

  規範公開內容,完善公開形式,嚴格公開程式……目前,國務院50多個部門和直屬單位建立了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全國85%以上的縣級和83%的市(地)級行政機關實行政務公開,省級政府部門的政務公開正在積極推進。與此同時,廠務公開、村務公開以及公用事業單位辦事公開日益規範,群眾普遍關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盡可能公開,把許多矛盾化解在了源頭。

  抓好清理和規範評比達標表彰、開展規範計程車行業管理專項治理工作、加強農民負擔監管、治理公路“三亂”、治理黨政部門報刊散濫和利用職權發行治理工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