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陳水扁執政,中產階級消失,窮人變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8 08:57:58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研究國際趨勢的學者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的概念,台灣也跟進討論“中產階級消失中”的現象。但與其說是中產階級向貧、富兩端擴散,恐怕台灣社會更普遍的感受是:窮人變多了。 

  台灣的窮人變多了,此一現象有客觀的統計數字作為佐證。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島內的低收入戶戶數與人數雙雙創下新高紀錄;低收入戶人數將近二十一萬兩千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個百分點;這在過去六年以來始終呈現增加的趨勢,每年平均新增一萬三千八百餘人淪為低收入戶的一員。 

  社論說,這些數字是官方正式統計資料;而在現實生活中,從中產階級向貧窮線方向墜落、尚未被列入低收入戶的數字恐怕更加驚人。很多過去以中產階級自居的民眾,如今就算仍然衣履整齊地坐在辦公室,卻可能另有切身感受:為什麼我變窮了?最近島內一兼差外包網站公布的“上班族貧窮痛苦指數大調查”顯示,有七成五上班族自認“貧窮”。另一人力銀行的調查也發現,四成上班族都有負債。白領階級的景況尚且如此,則藍領勞工大眾乃至失業族群的處境,恐怕更加艱難了。 

  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國都出現貧富差距拉大的現象,貧國和富國之間的財富差距也更形擴大。這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副作用,也已形成一國際關切的議題,並非台灣獨有。不過,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景氣維持繁榮,從兩千年至今達成全球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三點二的經濟成長率;雖然分配的公平性不理想,但窮人或仍有機會從“餅做大了”的榮景中分一杯羹。問題是:台灣卻沒有那樣幸運。 

  社論指出,台灣過去六年來的經濟表現,特別是與蓬發的東亞經濟相較,頗有“眾人皆樂我獨憂”的落寞感。陳水扁就任“總統”的第二年就喊出拚經濟的口號,但台灣的經濟發展一路下滑到落於南韓之後,成為四小龍之末。也因此,台灣的“中產階級消失了”的感受更為明顯。受此影響最甚者,除了中年失業族群可能導致全家生活無著的窘境,年輕人(特別是具高學歷的大學畢業生)覺得“錢途茫茫”的現象最令人擔心。此事攸關的不只是年輕人收入高低能否維持生活水準的問題,而是整個世代向前展望的安全感和企圖心。 

  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出現失業率攀高和薪水下滑現象,還沒出校門就開始擔心就業問題,縱然找到工作的平均起薪亦只在十幾年前的水準,和此一世代成長的富足背景形成落差。台灣當年從孤立貧瘠中創造出經濟奇蹟,國際研究常歸功於政府經濟政策方向正確,島內學者則不忘著墨於“拎著○○七手提箱”闖蕩世界的中小企業台商。台灣人民肯吃苦又敢闖,早年以“均富”為主軸的發展策略和相對公平的教育機制,更促使社會流動快速,為一般老百姓造就“肯努力就能出頭”的生涯願景;這曾經是台灣非常可貴的社會資本。但是,如今新世代的年輕人則在出社會之前,就面臨著經濟前景不確定、老年社會到來、貧富差距擴大的不利環境條件。 

  社論表示,二十年前的台灣,高教育程度、具有專業技術和管理權者,加上傳統中小企業業主的“小頭家”,共同為台灣的“中產階級社會”建構起脊柱。那是一個未聞“台灣優先”等政治口號的年代,老百姓是由“從無到有”的實作成績中建立起公民信心。 

  如今台灣處於舉世感嘆“中產階級消失了”的洪流中,執政者堅持偏執的意識形態,將經濟折騰到這般光景,如果再不改弦易轍,而讓年輕世代繼續失去向前奮鬥的願景,則“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之類執政承諾是真的落空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