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錫堂:新一年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5 17:58:55  


潘錫堂: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兩岸關係,有進取的一面、亦有緊張的一面。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作者 潘錫堂)○六年的兩岸關係,可謂多事之秋。陳水扁從元旦倡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意圖緊縮兩岸經貿,又於大年初一拋出“廢統論”,直接衝撞“四不一沒有”承諾;年底,陳水扁提出“第二共和”,宣稱要涷結現行“憲法”,制定台灣新“憲法”,再為未來的兩岸關係投下重大變數。儘管如此,展望新一年的兩岸關係,仍有積極樂觀的一面,即持續透過兩岸協商,實現開放大陸民眾入台觀光,以及落實兩岸雙向交流之便利與互惠,應可預期。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兩岸關係,有進取的一面、亦有緊張的一面。就樂觀進取的一面而論,兩岸經貿論壇、農業論壇相繼於○六年四月、十月在大陸舉行,兩岸論壇既是國共兩黨交流與對話的機制,也為兩岸民間交流搭建新平台,可藉此共同推動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穩定,並促進兩岸經濟、農業的交流與合作,實現雙贏。

  儘管開放大陸居民入台觀光並未如預期於○六年底以前實現,惟台灣的陸委會日前指出,相關的協商進度,在北高市長選後一週,兩岸已重啟協商;而大陸國旅局也表示,台旅會與海旅會幾乎已完成所有的技術性協商,雙方將擇期完成最後的協商,預計三、四月間可正式開放大陸居民入台觀光。此舉不僅將裨益台灣的旅遊、服務業與經濟成長,亦可增進大陸人民對台灣的瞭解,有利於兩岸關係。

  尤其兩岸已從連續執行多次的春節包機,發展到○六年六月十四日達成包括節日客運包機機制化在內的四項專案包機的協議,並已於○六年執行中秋節客運包機,今後在三節及清明節期間,均能進行客運包機。未來在累積互信與誠意的基礎上,可望持續透過協商實現兩岸客運包機的周末化、常態化及貨運包機的便捷化,為兩岸締造互惠互利的雙贏新局。

  其次,就兩岸關係緊張倒退的一面而論。自○五年底民進黨在“三合一選舉”挫敗以來,陳水扁為了避免提前“破腳”及鞏固基本盤,加緊擁抱深綠基本教義派,乃於○六年初以來,接連拋出“積極管理”的兩岸經貿政策新思維及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的新主張。然而,陳水扁的“積極管理”鎖島思維,卻束縛不住兩岸經貿關係,○六年如果沒有來自大陸的貿易順差,台灣對外貿易將是巨額逆差。台灣企業主不耐扁當局的鎖島式大陸政策,英商渣打銀行收購竹商銀,日月光賣給美商凱雷投資,金融和高科技已有業者率先作出大動作,是否引發骨牌效應,令人憂心,至於扁拋出由“廢統”到“終統”,係因其聲望跌至谷底,意圖在兩岸關係上挑動台海敏感神經,刺激北京、轉移個人困境,卻造成美中強烈質疑其誠信,實不利美台與兩岸關係。

  尤其隨著陳水扁深陷貪腐弊案,為求脫困及避免下台,扁在剩餘任期勢必加緊推動觸及“領土變更”的“第二共和憲法”,意圖挺而走險。北京對於陳水扁宣稱北高選後推動憲改、可能邁向“法理台獨”,正密切關注。因此,兩岸關係恐將隨著○七年扁啟動憲改工程,而進入高度不穩定期,實不容加以輕忽。(作者 潘錫堂 --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