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地區新聞 擱置銷售稅居首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4 11:29:28  


陳捷貴(中)預計,特首選舉會推動更多政治議題。大公報圖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香港議政團體新論壇公布2006年香港“十大地區新聞”評選結果,其中“政府在各方反對下擱置推介商品及服務稅”位居榜首,其次是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而中環舊天星碼頭引發警民衝突,及推行學券制的爭議均榜上有名。

  新論壇理事陳捷貴認為,過去1年,不少民生議題均被“炒作”成政治爭拗,他們可預期於未來兩年的選舉年,類似事件將陸續出現。 

  是次評選由去年12月開始進行,新論壇共收集約500名會員及市民意見,以事件對社會的震撼性、對地區成份的影響等為評選標準,排出10大地區新聞的次序。 

  陳捷貴指出,評選結果反映不少民生議題最終均演變成政治爭拗,如位居榜首的商品及服務稅諮詢,最終遭到各大政黨反對下黯然擱置。新論壇成員陳偉強則引用拆卸舊天星碼頭鐘樓事件,不點名批評部分立法會議員及政治團體利用過去社會鮮有談及的古物古蹟問題製造議題,“撈取政治本錢”,令古物古蹟保護阻礙地區發展。 

  陳捷貴認為,由於今、明兩年均是選舉年,可預期更多民生議題的爭議會進一步擴大,形成更多政治爭拗,成為不少參選者攻擊對手的工具。但他承認,大部分市民,特別是中產人士始終對純政治新聞,如“陳方安生七一高調遊行,其後公布不參選特首選舉”等不感興趣。 

  新壇論又認為,不少獲選的十大地區新聞,包括舊天星碼頭引發衝突、巴士阿叔短片均由互聯網論壇引發討論的突發性事件,料互聯網觸發的新聞會在社會引發更多的關注;而香港前衛生署署長陳馮富珍當選世衛總幹事的新聞成功上榜,亦間接引證了中國長期以來外交路線的成功。 

  新論壇希望,是次評選能提高市民對地區問題的關注,並能促請特區政府改善施政。 

  新論壇對其成員及地區辦事處共五百人進行調查,評選香港出十大地區新聞依次如下:

  一、政府在各方反對下擱置推介商品及服務稅(GST)。針對香港稅基狹窄,港府去年七月發表商品及服務稅(GST)諮詢文件,但遭市民及及各大政黨反對,港府最終擱置GST。

  二、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去年前十個月來港分娩的內地孕婦增至一萬兩千三百人,十一月本地孕婦上街遊行控訴產房爆滿。

  三、周刊偷拍藝人鍾欣桐(阿嬌)更衣照。被周刊偷拍事件引起各團體的憤怒,並引發隱私、傳媒採訪手法、立法等問題的討論。

  四、市民惜別中環舊天星碼頭,引發警民衝突。大批保育人士群起示威,反對政府拆卸舊天星碼頭鐘樓,其後演變至絕食,甚至發生多次警民衝突。

  五、推行學券制資助學前教育,引起爭議。政府推出“學券制”以協助家長支付學前教育,引起爭議,政府作出回應。

  六、內地供應的食品接連出現問題。含蘇丹紅的雞蛋、藥物殘留超標的多寶魚等事件,引起港人對食品安全的關注。

  七、區議會職能邁出第一步。零八年起,政府將下放權力讓區議會參與管理區內社區設施;今年先在屯門、西貢、灣仔及黃大仙四個區推行先導計劃。

  八、陳馮富珍出任世界衛生組織新任總幹事。陳馮富珍成為首位擔任聯合國專門機構最高職務的中國人,也是香港人的驕傲。

  九、巴士阿叔有壓力短片,在網上廣泛流傳。名句“未解決”、“我有壓力,你有壓力”引起熱烈回應,引發關於社會壓力、網絡力量的討論。

  十、接連發生多宗貨車倒車導致死亡的意外,立法規管意見不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