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藍綠和解,容易說不容易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4 10:24:01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日前在中常會上表示,要終結無止盡的藍綠對抗,他更表示,國民黨與民進黨差距再大,也大不過與共產黨的差距。對於馬主席的宣示,我們表示由衷的敬佩,不過,我們並不感到樂觀。
 
  社評指出,今天的藍綠對抗,對那一個政黨最有利?不用說,當然是民進黨。民進黨有那一次選舉不搞統獨與族群議題?“愛台灣”之所以會變成選舉咒語,是因為民進黨每一次用這個咒語,就會產生相當的效果。這種現象,連民進黨內一些良心之士都覺得不妥,可是這些反省的聲音,立刻被解讀為反黨的聲音而遭到圍剿。最近有所謂的民進黨“十一寇”,地下電台與黨中央像蜜蜂一樣群起攻擊,此一現象所反映的正是民進黨不容異見的心態。
 
  政治學者嘗言,政治就是利用議題切割選民的藝術。誰能夠運用議題把多數切到自己這一邊,這個政黨就是贏家。對民進黨來說,長期執政是其夢想,而族群議題則是確保其永遠站在多數這一邊的議題。在他們看來,台灣人的族群佔絕大多數,只要把國民黨永遠打成外來政權,那就是長期執政的基礎。對民進黨來說,這是一種理性的選擇;但對台灣來說,這卻是一個災難。在民進黨的操弄之下,台灣已經形成了一個分裂的社會,家人、同學、朋友因此而反目者,已經不是新聞,而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我們也發現,每經歷一次選舉,社會裂痕就加深一分。
 
  社評說,這種情況有解決之可能嗎?我們認為很難。歐洲的例子或許對我們有所啟發。北歐一些國家也是屬於多族群社會,但他們的民主制度相當穩定,國家也很團結。政治學者研究發現,這些北歐國家的菁英分子都了解,操弄族群議題或許有助於保有自己的政治地盤,但並不利於整體,因此他們彼此都相當節制,不會刻意去加深裂痕。除此之外,這些國家中往往沒有一個獨大的族群,因此他們選擇了用分享權力的方式,讓各族群都能參與決策,而不選擇“贏者全拿”的制度。
 
  社評指出,反觀台灣,民進黨心中自認為他們才是台灣人的代表,在意識型態上否定了其它政黨的正當性。在我們看來,他們是在加深台灣社會的裂痕,但在他們的心目中,根本是在進行一種思想純化的長期工作,要把所謂的“中國因素”或“外來因素”徹底剷除,建構一個他們心中的純台灣人社會。換言之,他們不可能像北歐那些政治菁英一樣自我節制,相反的,他們只會更全面地,更快速地,更激烈地進行純化工程。大家深入想一想,為什麼台灣今天很難找到中道的的力量,聽不到中立的聲音?因為政治上根本就不允許他們有存在的空間。
 
  再從制度面來看,現在的制度設計所體現的是“贏者全拿”的精神,也不利於藍綠和解。從二零零零年民進黨權力在手之後,他們寧可選擇少數政府也不願與其他政治勢力分享。過去他們不願意,難道未來就會大發慈悲嗎?
 
  馬英九主席有如此的感嘆,我們了解,但兩軍對陣,一方不鬆手,另一方卻喊停,結果已可預知。當然,除非馬英九主席能夠開闢另一個主戰場,取代現在的族群議題,或有可為,這才是馬英九主席與國民黨最大的挑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