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今天是二零零七年元旦,回顧過去一年的台灣,可以看到兩條清晰的軸線:一條是以府邸貪腐為軸心的一連串弊案被揭發出來,民進黨的形象破毀;另一條是社會的集體認同在政治操作下更趨於分裂,民眾的鬱悶未有紓解。
民進黨所代表的黨外時代以來的正義形象,在一年之間如摧枯拉朽般被陳水扁破毀殆盡,這不只是他個人沈淪,也象徵台灣廿多年美好的民主神話就此結束。但對台灣而言,這未必不是好事。因為長期以來被形容為“天使對抗魔鬼”的藍綠之爭,總算可以回到人間的視野來平等檢視,人民再也不必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來瞻仰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社論說,對一個發展中的民主體制而言,這個“除魅”的過程,不僅有助於民眾揚棄對政治的虛幻想像,也有助於人們理解政治不只是“投票了事”那麼簡單。因為,只要人民稍一疏忽,沒有受到約制及監督的權力就會伺機為惡,不論誰當政都一樣。台灣社會要正常發展,不能只寄望四年一次的政黨輪替,或消極期待賢主明君的降臨,而需要靠一套健全的制度來制衡和維繫。
百萬紅衫軍九月在凱道的倒扁怒吼,一方面反映了民眾對貪腐政權的不滿;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公民奪回政治發言權的實力展現。這項運動雖功敗垂成,但就公民自覺和公民不服從的意義而言,它的規模、強度和自主性,皆讓掌權者心驚膽戰,也顯示了台灣民主真正進步的力量是在民間。
然而,政治的反動暗潮,也確是不容輕估的事。陳水扁的貪腐及戀棧,除了他隻手操弄,還有一個龐大的勢力在背後為其護航及上下其手。正因如此,綠營一年來歷經林義雄退黨、親綠學者的七一五聲明,乃至林濁水、李文忠辭“立委”等事件,它的核心價值一層一層剝落,但黨內挺扁勢力反而愈發跋扈,反動言論愈發囂張。最近,民進黨內改革派被打成“十一寇”,一些鎮日叫罵卻不知所云的人反成為捍黨英雄;兩者對照,民進黨淪落的價值,不正是台灣社會失卻的理想?
社論指出,可怕的是,當民進黨從民主戰場逐漸敗退,卻轉以民粹戰略煽動族群情緒來鞏固根基。更可悲的是,國民黨作為首要在野黨,對此毫無破解能力,甚至不思自己在這個局面中有角色需要扮演。北高選戰,民進黨戰術奏效,中間選民因厭戰而退場,綠營順利收割戰果,卻也使一年來社會冀求突破政治死棋的期待落空。人民的鬱結難解,朝野政黨都難辭其咎。
社論認為,陳水扁其實早已形同跛鴨,但一年來他身陷弊案風暴,仍能拖著台灣前途和政府形象與他俱沈,可見台灣政治的結構性偏斜多麼嚴重。當年,李登輝挾領導人之大權而亂朝綱,大家均曾身受其害;而他干預政治的影響力,直至退休七年之後才終見尾聲。前有李登輝,今有陳水扁,加起來即耗掉台灣近廿年的時光,人民能不警惕嗎?
橫在眼前的新年,不難想像,又將是藍綠幾大天王逐鹿“總統”寶座的預演年。不論是藍營的馬英九、王金平,或綠營的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或葉菊蘭,每一張臉孔其實都已經不再清新;選民在忍受這些人的政治表演與轟炸之餘,能否辨識他們的真面貌?
社論表示,沒錯,台灣政治的清純時代已經結束,台灣選民對政治偶像的清純嚮往也已經幻滅。此時此刻,人們與其費心爭辯誰才是最佳的2008“總統”人選,不如先想想如何規範下一任“總統”的職權,如何調整大選的遊戲規則,以免再度選出一個戴著面具的人坐上那個位子,然後露出他自私、傲慢又貪婪的本色,整個台灣依舊無法動彈。
一批勇敢的司法官正在力搏貪腐勢力,在新的一年,未竟其功的新公民運動也許可以找到新的起點,找回人民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