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仍有“定時炸彈” 機遇挑戰並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31 07:46:27  


中日關係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中日兩國領導人需要坐下來談。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中日關係,可謂是2006年最受國人關注的中國對外關係之一,隨著新首相就任後立即訪華,停滯甚至倒退了數年的中日關係終現轉機。2007年,中日關係在破冰之後將如何發展,不僅關係中日國民福祉,更關係整個亞太地區和平與發展的未來。

  新京報報導,2006年10月初,安倍晉三在當選日本首相之後僅13天即訪華,成為5年來首位訪華的日本首相。此後三個月間裏,中日首腦再次會面,系列交流重啟,經貿關係也開始從政治升溫中受益。 

  在中日首腦會面打破兩國關係堅冰同時,兩國民間的交往也發展熱絡。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在北京正式啟動,青年交流也熱度提升。

  期待首腦定期互訪機制

  即將過去的2006年可謂是中日堅冰逐漸融化之年。2007年,兩國將迎來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同時也是“七七事變”70周年以及南京大屠殺70周年。無疑,這是一個中日關係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年份。

  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璿12月18日表示,中國領導人已原則同意明年訪問日本。專家預測,這一訪問有望在2007年上半年實現,如果成行,這將是自1998年後中國領導人首次訪問日本,也將成為2007年中日關係的重頭戲。

  中日首腦能否實現首腦定期互訪機制,將是衡量中日政治關係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而2007年如何落實安倍訪華時達成的有關中日民眾交流、經濟合作、尤其是安全領域的合作共識,則是推動2007年中日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礎。

  民間交流預計將更加頻繁

  2007年是中日建交35周年,各種形式的中日民間交流預計將更加頻繁,而將這些民間交流切實轉化為推動中日國民感情提升的動力,則是建交35周年最大價值所在。

  此外,2007年東亞系列峰會密集,安倍新政權較小泉時期更為重視亞洲多邊外交,這也為中日合作推動東亞發展提供了機遇。

  中日關係仍有“定時炸彈”

  中日關係在2006年底經歷了低谷後的回升,2007年令人期待,但兩國關係發展同樣也存在不容忽視的不確定因素。

  日本前首相小泉在任時連續參拜,已經把參拜問題惡化、升級為危害日本與鄰國關係的一顆“定時炸彈”,安倍對參拜問題一直持曖昧態度,這為中日關係發展留下不確定因素。而安倍作為日本新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其對待靖國神社的態度很難期待發生180度的改變。

  不過安倍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2007年面臨參議院選舉,而維持鄰國外交的正常狀態是安倍自民黨避免外交失敗,選舉失分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2007年,也許參拜問題並不能徹底解決,但在很大程度上卻可能被淡化或回避。

  歷史問題仍可能有不和諧音

  “七七事變”70周年、南京大屠殺70周年,2007年無疑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那段屈辱歷史極其敏感的年度,但在日本國內仍不乏對歷史問題持模糊甚至歪曲態度的人,他們也還會時不時的拋出一些不負責任的奇談怪論。

  因此,新的一年,歷史問題可能將再次考驗中日關係。

  所幸,中日學者共同研究歷史已經啟動,這是解決中日歷史爭端的又一重要途徑,儘管我們不能期待2007年兩國學者能徹底改變兩國的歷史認知體系,但通過非政治的途經,讓彼此更多的傾聽來自對方學界、民眾對待歷史的聲音,對於兩國逐漸消除誤解和隔膜,卻善莫大焉。

  專家視點  2007年中日關係6大特點

  中國日本問題專家總結了新一年中日關係六大特點,並對中日關係明年發展謹慎樂觀。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表示,2007年,中日關係主要有以下特點。

  首先,隨著安倍訪華、中日邦交正常35周年、以及日方邀請中方領導人訪日等,中日兩國高層互訪的機制有可能恢復,日本前首相小泉執政期間中日關係陷入低谷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觀。

  其次,伴隨著紀念邦交正常化35周年等活動,中日各領域各層次的交往更為活躍,安全方面的對話與交流也有望展開。

  第三,中日雙方在政治關係有一定程度改善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探討如何構築中日之間的戰略互惠關係。

  第四,從中日雙方的對外政策來看,中國將繼續推動和諧亞洲的建設,與日方鞏固雙邊關係,日方也將確認中方的發展是日本經濟的機遇,兩國在經貿領域進一步加強交流。

  第五,與過去相比,中日在外部環境和雙邊關係上,都出現了結構性變化,但是中日在許多重大戰略問題,如能源問題方面,既存在競爭,也存在共同利益,需要加強合作互信來謀求解決。

  第六,2007年,是中日兩國改善關係的重要機遇,但是也面臨問題和挑戰,安倍政權是否會在歷史問題,特別是靖國神社問題上屈從於右翼勢力的壓力,還需要觀望。

  劉江永認為,2007年是中日兩國改善關係的重要機遇,但是也面臨問題和挑戰,中日關係的根本改善需要一個過程,而兩國政府應當盡力創造條件,促進轉變。

  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黃大慧認為,安倍在2006年訪華,開啟了中日關係的新局面,從目前的情況看,可以對明年的中日關係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大事記

  ●2006年9月20日,安倍晉三在自民党總裁選舉中以464票的絕對優勢獲勝,當選自民党第21任新總裁。

  ●2006年9月26日,安倍晉三在眾參兩院指名選舉中,得票均過半數,當選日本第90任首相。安倍成為二次大戰結束以來,日本最年輕和首位戰後出生的首相。

  ●2006年10月2日和4日,剛剛上任的安倍分別引用了前首相村山富士的“村山講話”和前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的談話,承認日本過去進行的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亞洲國家造成的巨大傷害,表示了深刻反省,並表示本屆政府將繼承上述立場。

  ●2006年10月8日,上任不到兩周的安倍成功訪問了中國。這是他就任首相以來出訪的第一個國家,也是日本領導人5年來首次訪華。這次訪問恢復了中斷5年多的兩國領導人的正常交往,明確了兩國關係發展的大方向,確定了今後雙邊和多邊合作的主要領域。

  ●2006年11月18日,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日兩國領導人再次會面。

  ●2006年12月26日,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首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日20位學者對兩國間兩千多年交往史、近代不幸歷史以及戰後60年來中日關係的發展進程進行了交流,並商定明年3月在日本舉行第二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