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裝備新型反坦克導彈 台媒大肆炒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8 10:06:44  


美軍士兵正在使用“輕標槍”導彈。(資料圖)
  一種被美軍廣泛用於伊拉克戰場的反坦克導彈近日被臺灣媒體炒成了“救星”。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25日報道,號稱專打“坦克腦殼”的輕標槍導彈,目前已交付臺灣精銳部隊,並可能在明年的“漢光-23號”演習中亮相。據稱,這種導彈的命中率高達90%,一些綠營人士甚至狂妄地叫囂,要用“飛彈雨”阻擊大陸戰車。 

  叫囂對陣大陸戰車 

  臺灣媒體在報道這個新聞時都顯得非常興奮。親綠的臺灣《自由時報》軍事記者許紹軒援引美軍在伊拉克戰場取得輕標槍導彈命中率達90%的戰績,聲稱大陸戰車一旦踏上臺島半步,都將遭到“鋪天蓋地的‘飛彈雨’的洗禮”。 

  此外,在臺灣《尖端科技軍武論壇》上,一些不懷好意的臺灣深綠線民也群起預測輕標槍導彈與大陸戰車“對壘”的結果。一個線民宣稱,“即便是最不容易被擊破的大陸99式主力戰車開過淡水河,有輕標槍飛彈護身的台軍也能依託掩體和樹林,通過伏擊手段阻止其前進,其摧毀效果遠比陳舊的66式單兵火箭來得兇猛。”不過在資深軍事專家眼裏,這些不著邊際的推論實在是不值一駁。 

  千米之外“灌頂攻擊” 

  據臺灣媒體介紹,輕標槍導彈系統全重只有23公斤,一個士兵就可以扛動,不佔用過多編制,是提高步兵班反坦克火力的“倍增器”。該系統分為發射器與彈體兩部分,發射器上裝有CLU介面(即戰場觀測、目標鎖定及導彈火控系統),它包含的熱成像瞄準儀能幫助射手在夜間準確捕捉到50-2000米範圍內的目標,發射控制器上有“直線命中”和“曲線攻頂”兩種模式供射手選擇,便於對付不同性質的目標。輕標槍導彈系統的操作頗為簡單,當發現目標後,射手只要將CLU介面上的自動追蹤器鎖定目標,即可發射導彈。由於輕標槍導彈發射時不會冒出尾焰,射手可以躲在封閉的房間內發射,再加上輕標槍導彈彈體上裝有紅外導引頭,可以“發射後不用管”,射手開火後便可“閃人”,因此在都市巷戰中具有很高價值。 

  主要用於防禦作戰 

  據島內媒體披露,這種武器早在2001年美國總統布希上臺後便已批准向臺灣出售,但因相繼發生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軍自己都不夠用,導致臺灣訂購的輕標槍導彈生產任務被嚴重擠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直到今年6月才騰出生產線為其製造360枚導彈及40套發射/訓練裝置。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認為,台軍日益重視島內村落近戰及城鎮防禦作戰的可能性,著力提高台軍精銳部隊借助島內複雜地形進行持續抵抗的能力,輕標槍導彈“隨時隨地都能打”的特點正好使台軍的街巷近戰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台軍過於迷信美軍武器,但卻沒有認識到,由於美軍在戰場上有強大的空軍和地面炮兵的掩護,其步兵的反坦克任務並不重。臺灣《軍事家》雜誌主編鄭繼文認為,當台軍真的需要用輕標槍導彈來對抗解放軍戰車的時候,臺灣實際上已處於“無可抵抗”的地步,因為解放軍地面部隊登陸同時也就意味著台軍完全喪失了海空優勢,台軍地面部隊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 

  資料:美國“標槍”單兵反坦克導彈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聯合生產的標槍反坦克飛彈,美國從1989年開始研發,1994年量產,1996年開始部署于喬治亞洲的本甯堡陸軍基地,預計這種飛彈到2005年時要生產1萬顆。 

  2000年美國決定出售40套“標槍”飛彈系統,第一批已於2003年2月交貨。 

  標槍系統是陸軍攜行式武器,射程約2000米,紅外線制導使非但具有發射後不理功能,這種飛彈也具備雙彈頭設計,可以同時引爆目標的表層防護,另一彈頭則穿透裝甲,深入破壞。每套系統都具有兩種性能,一用以攻擊裝甲車車頂,一用以攻擊直升機和碉堡等。 

  標槍式飛彈重量輕、彈體小,整套系統包括制導系統及射控主件約重20公斤,包含被動目標識別,射控元件及整合式晝(4倍)夜間(4-9倍)放大瞄準器。彈體重11.8公斤,長108釐米,彈體直徑12.6釐米。發射管重4.1公斤,長119.8釐米,直徑142.1釐米。 

  標槍飛彈採用輕量化模組設計,射控元件可單獨使用於觀測、偵查敵情,以單眼使用熱像螢幕,在惡劣氣候下操作仍能發現遠距離目標。射手可採用站、跪、臥及坐姿發射。(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