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銀行壟斷 中國汽車金融開始新博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7 10:07:07  


外資當然不會錯過汽車金融這塊大蛋糕。(資料圖片)
  中評社廣州12月27日電/3年前,中國爆發的汽車信貸黑洞,令人觸目驚心,無論是銀行,還是保險商,均從汽車金融泥淖中狼狽而逃;3年後的今天,各路資本再次光顧汽車金融和保險市場,重回江湖的商業銀行、見縫插針的保險公司都欲一展身手。

  國外的經驗是,真正意義上的汽車金融產業,實則是一手牽三方——廠家、商家和消費者,以保證生產資金、流通資金、消費資金順暢運轉。然而在中國,由於政策、法律和個人信用環境尚未到位,加上中國人不願意借款的習慣心態,影響了這一業務開展。一些外資汽車金融公司開業後,也一反國外的傳統作法,變得謹慎起來。

  今年車市再次火爆。從過去的商業銀行一枝獨秀,到如今商業銀行和外資汽車金融、保險商三足鼎立,汽車金融市場展開了一輪全新的博弈。

  其實,看好中國市場的外資巨頭,一直對汽車金融趨之若騖。自2004年8月以來,中國銀監會已先後批准通用汽車、豐田汽車、大眾汽車、福特汽車、戴-克汽車和沃爾沃等外資汽車金融公司開業。最近有消息稱,寶馬、現代也在爭取這一業務。

  在此之前,中國的汽車金融業務一直被本土銀行壟斷。

  據財經時報報道,在中國的汽車銷售中,最多只有10%~15%涉及汽車信貸,而全球市場的這一比例平均達到70%。相比之下,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的確潛力誘人。

  招商銀行從去年開始與寶馬開展車貸合作;深圳發展銀行則與沃爾沃、中信實業銀行與北京現代合作;最近,工商、農業、中國、建設4大銀行也加快了爭搶汽車金融的步伐。有人預測,這將掀起2007年的新風暴。

  相比于汽車金融公司,進退兩難的商業銀行需要更多的勇氣。目前私車貸款約30%違約還款,10%的汽車貸款難以收回。從眾多的車貸糾紛來看,蓄意詐騙者也不少。

  另一方面,來自汽車保險業的消息令人擔憂。中國的購車者大多選擇到4S店買車,然而,由於一些4S店維修和配件漫天要價,甚至濫收費,多支付的理賠費用對保險公司的成本造成極大影響,導致其每年為此不得不額外支付巨額費用。

  11月,杭州的大眾4S維修店整體要求增加維修價格,保險公司不能接受,雙方甚至上演了一場保單評估價的“罷修”風波。4S店和保險公司為維修理賠費用而發生爭執,在國內已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車貸市場上,保險商曾宣佈大規模重新推出車貸險,其爭奪市場的迫切心情略見一斑。但讓保險公司兩難的是,一邊是車貸保險的經營風險大、賠付率高,還得應對層出不窮的騙保事件,另一方面其中也蘊涵著巨大的利潤。

  這時,同樣不甘落後的外資保險商趁機擠進來。日前,中國有關部門批准了通用汽車金融保險控股集團在中國開展汽車保險業務,外資保險商向實現混業經營邁出了關鍵一步。2006年12月,中國對外資全部放開金融和保險領域,這讓眾多的外資保險商對車險蠢蠢欲動。

  中國的信用體系現在還不夠健全,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保險公司每向前邁一步都小心翼翼。然而,根據國際經驗,汽車利潤最豐厚的部分,主要在於汽車金融和汽車保險。已有專家預言,誰能抓住中國的汽車金融和保險市場,誰就能成為未來中國汽車的主導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