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發表一篇評論文章說,就中國對外關係而言,2006年11月在京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無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值得大書特書一筆的——48位非洲國家領導人或代表齊聚北京,成就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交盛會,反映了中非關係已經處在一個大發展的新起點上。
文章分析,中非關係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有極大的合作空間,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上:
其一,中非人民有著共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古代,中非人民創造了各具特色、絢麗多彩的古代文明;近代,中非人民有著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進行了獨立、自由和解放的鬥爭;現在,中非人民又一起投入了國家建設、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同樣的歷史給人以同樣的感受,中非人民在心靈上是相通的,這樣的一種精神契合對中非關係的發展是一種前提,真誠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原則成為雙方關係的基調,經受了歷史歲月和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
其二,中非政治關係有著堅實的基礎。中國和非洲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雙方對國際事務有著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有著相同或相近的改革要求。在當前的形勢下,中非的共同利益在擴大,相互需求在增加。建立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既是雙方各自的內在需要,也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必然要求。從全球角度看,中非政治合作是國際政治發展趨向均衡的一種內在要求。從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看,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均衡的要求就會突出出來,成為進一步發展的前提。在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中,也存在著同樣的規律。中非合作將是新世紀中推動均衡和諧的全球發展的重要動力。
其三,中非經濟合作有著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承諾採取擴大對非援助規模,提供優惠貸款,建立中非發展基金,免除債務,開放市場等8項務實措施,促進非洲發展和中非合作。2005年,中非貿易額達397億美元,比2000年翻了近兩番。2006年1月至9月,中非貿易額達406億美元,同比增長42%。中國力爭在2010年使中非貿易額達1000億美元。這樣的發展勢頭是令人矚目的。中國已對原產自28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190個稅目產品實行了零關稅待遇。截至2005年年底,中國對非洲國家投資累計近63億美元。在中非論壇框架下,中國在42個非洲國家承擔了176個成套項目;免除了31個重債窮國109億元人民幣的債務,簽訂了27項優惠貸款框架協議;進行了人道救援,人才培訓等工作,有效促進了非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
文章表示,對當今世界而言,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和諧、合作、共同繁榮是人類的普遍嚮往。中非合作正是這樣一種適應世界潮流、合乎人群需要的新型國家關係模式。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如何實現全人類的普遍繁榮和共同受益,這是當前全人類面對的重大課題,而中非合作將是解決這一重大課題的偉大社會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