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歷史最棘手問題 中日學者將論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7 07:44:20  


12月26日,中日共同研究歷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將討論共同研究的宗旨、工作程式,確定今後將要共同研究的專題。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首次會議26日在北京舉行。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中日20位學者將對兩國間兩千多年交往史、近代不幸歷史以及戰後60年來中日關係的發展進程進行共同探討。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編著者之一、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蘇智良教授昨天接受新聞晨報記者採訪時說,中日間很多分歧不是通過一次會議能解決的,但共同研究可加深對歷史的客觀認識,增進相互理解。

  議題“從三個棘手問題開始探討”

  “共同歷史研究可能討論南京大屠殺,這是中日歷史間最棘手的話題,共同研究將從最棘手的話題開始。”除了南京大屠殺,蘇智良表示,中日兩國學者還可能對日本侵略戰爭的性質、歷史遺留問題等展開討論。

  去年,由蘇智良參與編著的《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日、韓兩國書名為《開創未來的歷史》)在中日韓三國正式出版發行,這是首部由東亞三國學者共同編寫的歷史讀本。讀本發行後,在中日韓三國民眾間受到廣泛歡迎。

  讀本的發行帶動了中日間對歷史問題的交流和探討。10月8日,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期間發表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中,兩國商定年內啟動中日學術界共同歷史研究。11月,中日外長在越南會晤,再次就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的實施框架交換了意見。兩國外長一致認為,應基於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檔的原則及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開展共同歷史研究。

  經商定,中日兩國各自成立由10名學者組成的委員會,設“古代史”及“近現代史”兩個小組,中方主席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日方主席為日本前駐聯合國副大使、東京大學教授北岡伸一。

  重點“對近百餘年歷史會有論戰”

  在為期兩天的首次會議中,雙方學者將討論共同研究的宗旨、工作程式,確定今後將要共同研究的專題。

  蘇智良表示,中日間學者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對歷史問題進行交流,是一個非常好的事,但兩國對許多歷史問題存在著相當大的分歧,因此交流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不要指望完全達成共識。

  日本學者對此有相同看法。北岡伸一說:“由於兩國在過去的一些歷史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在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下,雙方無法就目前存在及今後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討論。所以我們希望能消除這種障礙,為發展兩國關係創造有利的環境。”

  蘇智良表示,兩國學者對“古代史”的分歧不會很大,但對於“近現代史”,相信會有論戰和交鋒。“中國的近現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但無論起點在哪里,兩國學者都會討論到1895年甲午戰爭和1937年抗日戰爭,這是中日間戰爭的開始,也是不幸歷史的開始。相信兩國學者將會重點討論這100多年來的歷史。”

  建議“可到南京查證大屠殺資料”

  蘇智良認為,南京大屠殺是中日曆史學者間爭論最大、分歧最嚴重的一個問題。“少數日本學者認為,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只有10萬到20萬人,一些人甚至徹底否定,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28卷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剛剛出版,南京的眾多歷史遺跡也都可作為歷史史料,要討論南京大屠殺問題,完全可以去南京。此外還有瀋陽,那裏是日本侵華戰爭的始發地。這些都是歷史事件的事發地,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和資料,更有助於兩國學者進行研究。”

  蘇智良表示,他在多年同日本學者和民眾交往過程中,感覺到直接的歷史史料是最能還原歷史真相和最具說服力的。

  “由於日本青年在國內瞭解不到歷史的真相,往往對中方的觀點產生疑問,但當我帶他們看了真實的歷史資料後,他們無一不改變了觀點。”

  日方考慮建議邀第三國參與日方委員會主席北岡伸一指出,希望在“廣義的概念”下對歷史問題進行討論。

  他說:“我認為對某一個負面的歷史問題進行過度追究,不是雙方在歷史問題上達成理解應採取的正確方法。”他表示,日方不會在某個歷史問題上強求唯一的解釋,日中兩國古代史和近代史專家可以就各種問題進行自由討論。

  據悉,日方打算詳細研究從二戰結束到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這一階段的歷史過程,希望通過重溫這段歷史,強調構築面向未來關係的重要性。

  為保持研究的客觀性,日本學者還考慮向中方建議,邀請歐美等第三國學者參與部分討論。北岡伸一說:“我考慮召開有第三國學者參加的研究會。應該把第三國的資料作為參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