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人民幣並非美巨額赤字“元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2 20:29:27  


包括就業增長緩慢和貧富差距拉大等諸多美國經濟的現實問題,歸根結底還在於美國自身。
  中評社廣州12月22日電/美國主流報紙《紐約時報》20日發表社論指出,人民幣匯率並非美國巨額赤字的“元兇”,包括就業增長緩慢和貧富差距拉大等諸多美國經濟的現實問題,歸根結底還在於美國自身。 

  這篇題為《對中國人發議論》的社論說,上周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沒有達成令一部分國會議員滿意的實質結果,布什政府可能面臨如果消除國會中隨之升溫的貿易保護主義,但現在更應該擔心的問題是,白宮會不會繼續推進已誤入歧途的國內經濟政策。 

  文章指出,儘管保爾森和伯南克等人在北京不厭其煩地勸說中國應該如何採取措施改善全球失衡,但問題在於,美國也應該為這種失衡負起責任。 

  文章進一步指出,人民幣匯率不是美國負債嚴重或競爭力受到挑戰等問題的元兇,也不能用來解釋美國低於平均標準的就業增長、工資上升乏力以及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美國“土生土長”的,其根源在於糟糕的國內政策,包括加大財政赤字的減稅政策、公共投資缺乏以及民間儲蓄過低。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對該報的觀點,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這種觀點是比較務實和實事求是的。 

  在美國,《紐約時報》被視為更多站在民主黨一邊的“左派”報紙,而民主黨人往往偏向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在對華貿易上。 

  但包括許多美國專家學者在內的人士都日漸認識到,中美貿易失衡一方面有中國內部結構需要調整的因素,但更重要還是因為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使然。 

  左小蕾認為,就算這些跨國公司不在中國或者印度辦廠,它們也會到南美或是成本更低的地方,而不會回到美國,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有著深厚華爾街背景的新任財長保爾森已開始調整其對華經貿的基本立場,由一味迫升值轉向敦促中國開放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專家指出,這顯然是考慮到,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服務業是美國最大的比較優勢所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