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拼“使館外交” 日本明年增設使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2 12:28:13  


日本意欲以大量增設大使館,以拓展外交空間。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小泉時代外交慘敗,似乎正隨著新首相的登臺而遠去。近日,新任首相安倍晉三積極拓展外交空間,除了頻密出訪及再提入常外,更於兩天前,日本將在明年新設六所大使館的消息,則爲安倍反映重振日本外交的志向。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日本將於一年內新設六所使館,其中的3個預定設在馬里等非洲國家,這是二戰以來日本開設使館的最高紀錄。對此,日本外務省給出的理由是,目前駐外使領館以及駐外人員的數量都遠遠少於歐美和中國。他們更宏大的計劃還包括:今後10年內新設約30所大使館,新增2000名外務省職員。

  “日本現在確實要加强國際關係方面的工作,也許外務省認爲應該增加日本在其他地區的據點吧。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遠山茂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如是解釋他的“個人看法”。

  報道指出,長期以來,日本外交只注重眼前實利,對那些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非洲窮國基本上不理不睬。特別是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非洲國家,不僅日本領導人很少光顧,日本媒體對這些國家也鮮有報道。

  “日本在非洲只有24個使館,而中國在非洲有40多個使館。”遠山茂對《國際先驅導報》提到的這個數字對比,正越來越多頻繁地出現在日本媒體上,並成爲日本新增使館的重要理由之一。 

  其實,與中國在非洲的47個使館相比,日本在非洲名義上的“使館”並不少。但由于外交人員不足,往往由一人兼任駐幾個國家的大使,或由一處使館兼管對鄰近幾個國家的外交事務,例如日本駐南非、博茨瓦納、萊索托等5國使館就統一設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

  一位外交界人士透露,日本駐非使館的這一現狀,造成其外交工作很難深入、細緻地開展。相比之下,中國對有邦交的非洲國家基本上是“一國一館”。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大發慨嘆:“連作戰的基本武器都沒有,豈能不敗!”

  日本國內的批評人士指出,政府直到去年“爭常”的關鍵時刻才想起非洲,並開出經濟援助的巨額支票,這種臨時抱佛脚的外交手段“顯然過於拙劣”。

  去年4月亞非首腦會議上,小泉承諾對非援助在三年內增加一倍,减免非洲國家的債務,同時還利用舉辦世博會的機會,邀請多位非洲國家領導人赴日參觀,但都沒起到直接效果。

  同樣,今年11月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選舉中,日本候選人尾身茂不敵中國香港的陳馮富珍,其原因也被日本外務省官員解釋爲使館太少:“敗因在于非洲選票,中國在有投票權的7國都有大使館,日本只在兩國有使館。” 

  日本有關人士認爲,連續遭受挫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在非外交力量明顯不足。儘管去年日本以各種形式對非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外交攻勢,但由于缺乏扎實的根基,一時之策最終未能奏效。

  日本明年大幅增設駐外使領館及工作人員,還有一個直接的原因,就是對“爭常”失敗的反思。事實上,“爭常”失敗後,日本已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在非洲的影響。
  
  今年四五月間,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訪問埃塞俄比亞、加納以及非洲聯盟總部,成爲繼森喜朗之後第二位訪問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的在任首相。日本政府同時送出了包括援助和免除巨額債務在內的“大禮包”,小泉此舉被認爲是“對抗中國的外交攻勢”。 
  
  7月初,在第六届非洲聯盟首腦會議期間,小泉又不失時機地發去賀信,保證日本將兌現對非洲國家做出的所有承諾,包括到2007年把對非政府開發援助額翻一番。 
  
  “日本方面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後,必定恪盡職責。”12月18日安倍的這番講話,再次吹響了“入常”的號角。日本外務省大張旗鼓地推進在非增設使館的步伐也就不足爲怪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