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國外交大邁進 躍升為世界大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1 10:19:21  


2006年是中國外交大邁進的一年,中國在多項重要國際會議上,扮演重要角色,更於本年主辦中非論壇(圖)及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外交重要性日增。中評社圖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美國華府中國論壇社社長陳有為今天於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題為“中國全球外交進入新階段”的評論文章,指出2006年是中國外交大邁進的一年。從年初到歲尾,中國領導人對外部世界進行了絡繹不絕的訪問,在國內國外一再强調奉行和諧世界的外交政策。中國成了整個世界外交舞臺上最爲耀眼的角色,中國外交在捍衛國家利益,促進國際合作與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作者表示,全方位、多層次與大手筆是今年中國外交的三大特點。中國與美國建立了高層對話的有效機制,在處理臺灣問題、朝鮮與伊朗核危機以及其他國際重要問題中進行磋商協調,使中美關係保持平穩發展的勢頭。中國同俄國的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鞏固,同歐盟成員國的經貿關係與國際合作有所深化,同東盟(即亞細安)國家的全面合作日益加强,中國向南亞、西亞、中東、非洲與南美不斷開拓新的外交空間。 
  
  中國全球外交是由周邊外交、大國外交、區域外交與多邊外交四個方面組成的。從周邊外交與大國外交的雙重角度來看,中國抓住日本首相更迭和安倍晋三對北京有所試探的時機,進行務實靈活與著眼未來的决策,在對日外交上轉被動爲主動,使得因小泉參拜神社問題而陷入低谷的中日關係,出現重新啓動的局面。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印度的訪問,使長期冷淡的兩國關係升溫,揭開了走向未來的新的一頁。兩者都可以說是今年中國外交具有突破性進展的亮點。 
   
  文章指出,區域外交是通過會議或對話形式的外交平臺,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大面積的區域性交往。在這方面,6月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9月的赫爾辛基中國與歐盟國家對話,10月的中國與東盟國家峰會,特別是11月中國和非洲國家首腦會晤的規模和氣勢,受到了世界輿論的廣泛注意。因爲由一個大國與一個大洲幾十個國家的領導人聚會一堂,在世界外交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即使非洲國家組織自身的盛會,參加的首腦從來也沒有這麽多。 
  
  中國推行和諧外交,標志著中國外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毛澤東時代是革命造反外交,把世界分成左中右三派,進行一場“反帝反修反對一切反動派”的世界革命,以求實現空想的無産階級專政世界大同。鄧小平是改革開放外交,爲了創造和平國際環境而韜光養晦,爲了促進中國發展而引進西方資本與技術。現在胡錦濤主席首倡的和諧外交,與前兩者有很大的差別。 

  據作者分析,有以下幾點差別:  

  一、和諧外交具有進取性,不再限于被動的韜光養晦,而是要有所作爲。就是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開拓外交領域,展現中國的獨特外交風格。

  二、和諧外交的目的,既包含了原有創造和平國際環境的自身目的,又超越了這一目的,也就是要肩負起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更大責任,在國際上發揮中國崛起的作用。
    
  三、和諧外交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消極和平共處,而是提倡在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消除分歧進行合作,以求改善不同理念與不同制度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謀求國際重大問題的妥善解决。   

  四、和諧外交表明中國是現有國際體系的認同者與維護者,願意在現有的國際秩序框架下,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尋求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五、和諧外交的基礎是實力與自信。沒有實力,人家就不會跟你搞“和諧”。中國是在國內生産總值超過2萬多億美元,擁有世界第一的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情况下開展和諧外交的。中國拋出上百億美元采購歐洲與美國的大批客機,對伊朗和印尼進行上千億美元的能源長遠投資,是其他任何國家力所不及的大動作。這種運用經濟財力資源來推動政治外交關係的情况,是以往中國外交所不可想像的。 

  作者點出,由於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形勢變化與中國經濟的連年持續高速增長,歷史的浪朝已經把中國從一個地區大國推上了世界大國的地位,很多外國輿論甚至認爲,現在世界老二非中國莫屬了。但中國雖然在經濟總量上超越了很多發達國家,按人均水平來說,仍然只能算是發展中國家。 
  
  2006年的中國外交表明,中國的國際舞臺更廣闊,視野更爲遠大,實力更爲雄厚,手段也更爲靈活。中國願意承擔更多責任,貢獻更多力量,但並不追求强權地位和利益,無意登上對別人指手劃脚的地位。 
  
  作者指出,中國和諧世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和諧外交的特點,是不僅想到自己,而且也想到別人。儘管有人對中國和諧外交的目的有所疑惑和議論,但實際上中國希望扮演的世界角色,不是領導者而是平衡者:在這個相互敵對充滿紛亂的世界上,在和平與戰爭之間、强國與弱國之間、大國與小國之間、貧國與富國之間進行協調與平衡,力求使世界局勢從緊張轉爲平和,從極端化與惡性化的危機重重往良性的和平與穩定方向轉化。 
  
  事實證明,這是一種更爲務實,更爲切實可行,也更爲高瞻遠矚的明智政策。與這種政策相對照的,則是與古往今來大國强權政策一脉相承、只求通過使用武力來進行征服與控制的慣例。唯其如此,這兩種不同的政策與施政風格也會帶來兩種不同的效果:前者令人敬而不畏,後者則令人畏而不敬。 
 
  作者認為,中國的和諧外交還處于初始階段,要使理想變爲現實,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還須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同時也要注意,伴隨著重大成就而産生的另一方面的問題。 
  
  首先,中國經濟雖有很大的發展,但是同中國的經濟基礎、大量人口需求和綜合國力相比,仍然遠遠不够。中國的財力還不足以充當有求必應的財神爺,承擔不起普世救援的宏大責任。中國對落後國家的援助,可能得到受援者的歡迎和頌揚,但也增加了要求提供更多援助的壓力,甚至引起粥少僧多的不滿與國內弱勢群體的怨言。因此,如何內外兼顧,量力而行,必須有所考慮和安排。 
  
  其次,中國國力增長,外交順暢,國際影響與日俱增,一方面會使國人增加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會使一部分人對國際力量對比變化産生一種不切實際的錯誤估計,以爲中國興旺,美國衰落,中國成爲取代美國的世界超級强國已經指日可待。 
  
  由于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的大量消耗,美國力不從心與進退兩難的處境已經十分明顯。但是要把這種情况理解爲美國力量與地位的急劇衰落是錯誤的。因爲布什政府的困難和失敗,是錯誤决策的結果,並非美國衰落所造成的。美國經濟仍然具有活力,美國科技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美國的軍事力量與綜合國力遠遠超過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中國和美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種情况,在相當長時期內不會有很大的改變。 
  
  中國崛起並不等于美國衰落,和諧外交也不意味著挑戰美國的强權地位,更不是要取而代之。中國剛剛崛起就洋洋自得,産生“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的錯誤觀念,是要吃虧的。在客觀評價與分析中國和諧外交時,這是必須有的清醒估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