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春:中原太平,中原要重振雄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8 08:42:45  


徐光春:民以食為天,“河南一億人要吃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根本無法談到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新聞人出身,講究用“事實說話”的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執掌中原兩年來,河南從形象提升到經濟發展雙雙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徐光春近日在會見港澳傳媒採訪團時,介紹了河南今年的五大亮點:糧食大豐收破千億;工業利潤達千億乃湘鄂贛皖四省之和;高速公路達3,400公里超越廣東;民生改善;中原太平。

  文匯報報道,交談中,一連串具體的數字令人振奮,而這些成就與豫港未來多方面的合作,均將在下月“中原文化港澳行”活動中,直接向香港以及海外展示。 

  徐光春還透露,繼明年一月在港澳舉辦為期一周的“中原文化港澳行”後,大批源自中原的國寶級文物也將南來香江長期展覽。這些活動的舉辦及機制的確立,將讓香港同胞以及海外人士不到中原就能直接感受河南“想像不到的精彩和厚重”。 

  會見中,記者提到在河南有三個想不到,徐光春一一作回應,並詳盡地介紹了河南黨政首腦扎實苦幹,“用發展的事實提振形象,用科學的發展贏得尊重”的執政理念,以及重振中原的宏韜大略。 

  第一個想不到:河南工業發展很快,想不到農業也沒有掉下去而是成為全國的“大糧倉”,甚至大“大廚房”。而在其他地區,卻往往是工業方振農業萎,河南實現農業工業雙贏的奧秘在哪裡? 

  徐光春說,民以食為天,“河南一億人要吃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根本無法談到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經營不好是個包袱,經營得好是個財富!”農業發展的關鍵在於經營,要拉長農業的產業鏈,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這就是河南發展農業的新的理念。這一新理念,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因此不僅有效解決了河南一億人的吃飯問題,而且通過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深化,更加增強了河南經濟整體實力。與此同時,河南牢牢抓住工業這一發展龍頭不動搖,沒有強有力的工業,哪有經濟實力對農業、農村和農民進行反哺? 

  第二個想不到,是採訪團造訪河南博物院,很多記者看到這麼多難得一見的國寶都驚呼:“是不是複製品呀”﹖真沒想到河南文物數量全國居首,文物館藏超出想像。記者問徐書記,香港同胞能否像採訪團一樣,親身感受河南文化的厚重與精彩? 

  對此,徐光春透露的文物管理新理念,給香港同胞一個難得的驚喜。他說,“河南博物院館藏全國第一,展出的『河南貨』最地道,不像其他的博物館都是用錢買來的,都是『土生土長』。而且文物倉庫裡面堆得很多很多,每個月輪換都還排不上隊登場亮相。它們在倉庫睡覺,弄不好還會損壞呢,要不是政策不允許,本來我們打算搬點兒給香港,我們有這麼多哪!”一番話,引得港澳傳媒一片笑聲。 

  徐光春說,這種想法並不是說說而已,我們已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河南豐富的館藏文物,定期拿一部分到香港和澳門去展出半年,當然你們得給河南送回來,不能留在香港呀!河南已在打算把博物館的一部分藏品送到港澳去展出,時間初步定在二月到五月。 

  第三個想不到,是河南以前集農業、工業、環保、人口等諸多問題於一身,現在中原突圍,卻沒有盲目追求GDP而要犧牲農業、環保,實現了河南又快又好的發展,徐書記在提振形象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方面有何經驗之談? 

  誠如國學大師文懷沙所言:“知河南者,知中國也”。這一問題,也是希望藉河南探求中國崛起的發展之道。不過,徐光春沒有直接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卻以自己對中央剛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政策調整的體會,談及河南未來的發展之道。徐光春坦承,說河南這兩年發展“又快又好”是成立的,但還未達到中央要求的“又好又快”的發展。 

  他透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發展方針做出了重大調整,即把“快”與“好”的位置﹐作了前後對調。河南下一步的經濟社會發展方略,就是要貫徹中央這一精神,把“又快又好”的發展轉變為“又好又快”的發展,才能使河南經濟社會走向持續健康的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