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歐盟檢討擴大問題是好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6 10:15:59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為期兩天的歐盟冬季首腦會議十四日開始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這是歐盟今年最後的一次峰會,會議重點討論歐盟未來擴大問題,而且預計會通過旨在暫時剎住擴大腳步的新戰略。由於本次峰會是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將於明年一月一日正式入盟、土耳其入盟談判被部分凍結的複雜背景下舉行的,有關擴盟問題的討論尤為令人關注。 

  社論說,會前透露出來的峰會決議草案表明,歐盟的未來擴大新戰略,將強調歐盟改革自身制度和增強吸納新成員能力的重要性。峰會還將根據歐盟外長會議日前通過的決議,批準歐盟部分凍結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這些都意味着在已經擁有廿五個成員國的今天,歐盟對自身擴大政策開始了第一次認眞的審視和反省。 

  五十年前,法、德等國有鑑於二戰的慘痛敎訓,提出歐洲一統,以確保歐洲安全,加速經濟發展,為全體歐洲人民造福的偉大計劃,在幾個核心國家的長期努力經營下,歐洲統合工程進展順利,加入國家不斷增加,眼看歐洲一統目標行將完成之際,現在卻遭遇難以跨越的瓶頸,迫使擴大行動喊停,顯示理想與現實之間,有極大的落差。 

  法國、西德、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等西歐六國,於一九五七年三月廿五日根據《羅馬條約》創建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到了二○○四年五月,中、東歐及地中海十國成為正式會員,歐盟已成為擁有廿五個成員國、涵蓋絕大部份歐洲地區的區域性組織。 

  猶記得當年在決定接納中東歐國家入會時,歐盟各國領袖,還將有意願加入的其他歐洲國家列入候選名單,依各國實際情況,排定入會時間表。這次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因為符合入會標準,趕搭尾班車,達成入會心願。至於同時列入候選名單的土耳其,及其他願意入盟的東歐與西巴爾幹國家,相當時間內恐怕難遂所願。 

  社論指出,對於歐盟來說,繼續擴大帶來許多疑慮。去年,“歐洲憲法草案”遭法國及荷蘭的公民投票否決,就是一個信號,也使歐盟內部機制及運作效率面臨重大挑戰。很多人擔心,歐盟進一步擴大,將使其依據尼斯條約基礎上建立的現有運作方式難以為繼;今年通過的二○○七年至二○一三年預算,又遠低於預期,更使歐盟對新成員國的援助,深感捉襟見肘。 

  自一九七三年英國、丹麥及愛爾蘭加入歐盟,到二○○四年波蘭、捷克等十國成為歐盟成員,歐盟有關當局即不斷在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擴大”與“深化”之間尋找平衡點。去年一月,歐盟領袖在奧地利舉行高峰會議,有關涉及歐盟擴大問題的文件中,首次出現應考慮“吸納能力”的字句。 

  據奧地利總理許塞爾解釋,所謂“吸納能力”意謂應在尊重機構間平衡和有限預算基礎上,得以具有良好行動、決策及落實共同政策的能力;另外,文化方面的“吸納能力”也是歐盟必需考慮的因素。因此,早在去年,歐盟內部有關部門,已經就歐盟是否繼續擴大問題深入思考。 

  社論認為,歐盟成立迄今,在許多政策性的問題上,爭議不斷,根本的矛盾出在觀念問題。大體來說,英國、北歐國家及部分新成員國,將歐盟看作一個經貿集團,他們對歐盟擴大持開放態度,民衆即使不滿,主要原因不外出在經濟方面,認為本國用來救濟貧國的支出增加,原有利益則減少。 

  但是,法、德等國一向認為,歐盟不僅是一個經濟集團,更是一個政治聯盟,一個文化共同體;如果擴大不以機制上的深化為基礎,不考慮歐盟的吸納能力,則建立“政治歐洲”或“歐洲合衆國”的理想將難以實現。英國與北歐及法國與德國兩個代表性的集團,在觀念上有如此重大的距離,意見難以統一,可謂事屬必然。 

  社論總結,看來,成立即將半個世紀的歐盟,已出現了擴大疲乏症候群,藉此機會停下來喘口氣,並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策略,期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點,未嘗不是好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