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鍾樓起衝突 曾蔭權:要持平尊重法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4 09:38:14  


曾蔭權表示,政府聽到了不同的聲音,但議鍾樓須持平尊重法紀。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香港中環舊天星碼頭及鐘樓的拆卸事件越鬧越大,警方昨午驅離在中環天星碼頭地盤的十三名示威者,期間一度發生衝突。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主動回應指出,在新海濱重建天星碼頭鐘樓的建議,是經過五年時間廣泛諮詢各界得出的社會共識;他強調公眾發表意見時,必須持平和尊重法紀。

  大公報報道,有四十八年歷史的舊中環天星碼頭,將面臨與中環鐘樓一樣被拆卸之命運。近日拆卸鐘樓的工程,曾一度引起多位社會人士在場抗議,試圖阻止工程進行,警方在一再勸喻無效下,將示威者驅離地盤,以保拆卸工程順利進行。

  政府聽到不同聲音

  曾蔭權昨日出席公開大學畢業禮後,回應社會人士要求停止清拆中環天星碼頭時說:“我與政府各位同事很清楚聽到不同人士對於天星碼頭鐘樓的不同聲音。大家明白在城市發展跟規劃發展方面,特區政府一定會同時兼顧保護環境、保存文物,以及滿足公眾對於交通和其他社會設施的需要。為了得到一個平衡,為有關天星碼頭各方面的發展找出一個平衡點,我們已經投資了五年的時間,廣泛地諮詢了立法會、區議會、古蹟古物諮詢委員會,以及很多社會其他的持分者。

  五年諮詢社會共識

  曾蔭權說,目前我們重建的新鐘樓是融合了未來的中環海濱長廊,這是經過長期、共五年的諮詢後得出的社會共識。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會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與有關人士對話。他特別強調:所有人士在發表意見時,希望要持平,要考慮到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更要尊重法紀。

  事實上政府上月底已明確表示,會就現有計劃展開研究,探討如何把鐘樓及碼頭的特色,融入新海濱的設計。規劃署正為有關的顧問研究進行招標,招標工作在明年初完成後,便開展研究工作。

  城規會三月內決定

  在研究過程中,規劃署將安排公眾參與活動,讓城市規劃委員會、共建維港委員會、立法會、區議會、相關組織及市民,就中環填海區的城市設計提供意見。

  此外,土木工程拓展署也已採用了先進的“三維立體”激光掃描技術,把整個碼頭的資料,以電子數碼方式詳細地保留下來。

  另外,城規會表示已經收到關注團體的申請,要求保留天星碼頭,城規會將會在三個月內決定是否接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