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強闖天星地盤 破壞美好回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4 09:24:59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論說,一批為數約十多名青年男女,前日下午突然闖進正在拆卸中的中環舊天星碼頭地盤,登上工程車,與保安人員對峙;事件擾攘至昨日下午,警方在地盤管理處要求下派員到場,將鬧事者抬走,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社論說,鬧事者曾經揚言,他們反對拆卸舊天星碼頭及鐘樓,是為了替市民保留一份“美好的集體回憶”;那麼,他們前昨兩日的行動,恰恰就是破壞了市民對天星碼頭的一點美好回憶。聚眾鬧事、違法強佔,從來都不是市民認同的表達意見方式,更不是什麼“美好回憶”。少數鬧事者強闖地盤的行為,在市民中並未引起共鳴,到場“聲援”者寥寥,相反,不少市民都異口同聲予以譴責,指出強闖行為既無必要、更無意義,純是為搞事而搞事而已。

  社論指出,拆卸舊天星碼頭及鐘樓,期間已經歷過五年時間的諮詢討論。為了解決中環至灣仔、銅鑼灣的交通擠塞,興建中環繞道是唯一可行辦法,而工程需要部分填海及拆卸舊天星碼頭。無可否認,市民對舊天星碼頭確是有一份親切感,特別是鐘樓上悠揚悅耳的鐘聲已響鳴了五十年;但是,市民大眾都了解到,交通擠塞的問題必須解決,中環寸金尺土,根本已無計可施、無路可走,天星碼頭雖熟悉,但舊事物還是要給新規劃讓路;更何況,一座新的天星碼頭已經在附近建成,市民渡海交通不受影響,新碼頭設施更優良,亦同樣建有一座鐘樓,並且錄音保留了舊鐘樓的鐘聲,如此“新鐘舊鳴”,日後一樣可又成為市民美好的集體回憶。

  至此,舊天星碼頭及鐘樓已完成歷史任務,新天星碼頭及鐘樓亦已正常運作、服務市民;而且,正是出於尊重市民意願,特區政府在中環至灣仔繞道動工的同時公開承諾,今後不會再在維港填海以及進行其他工程,官民同心來保護美麗的維港景觀面貌。

  因此,在經過長時間廣泛諮詢及按部就班完成一切諮詢程序後,在拆卸工程進行中突然出現強闖地盤事件,是令人費解及無法接受的。鬧事者如果不贊成拆卸或另有什麼好主張,為什麼不早在諮詢階段就提出,而要等到動工拆卸之後才來“突襲”?而且,鬧事者強調要保留鐘樓,指鐘樓是“文物”,但卻說不出一個明確的理據來。在本港,文物是要經過古物古蹟委員會鑑定,再經過刊憲的法律程序,才能列作受保護文物,不准拆卸。而天星碼頭鐘樓並不在古物古蹟委員會鑑定之列,而在本港,樓齡達五十年的建築物並不罕見。

  社論還說,而且,天星鬧事者如果確是出於保護文物之心或是尊重香港歷史,就在他們大鬧地盤的同一日,位於港島中半山衛城道的百年古宅甘棠第,經過大事修葺後,已經成為孫中山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特區政府尊重歷史文物做的一件大事,而孫中山先生早年在港就學及設立中興會、同盟會為革命奔走的事跡,其歷史意義和重要性難道還比不上一座鐘樓?鬧事者中據說有幾位大學生,他們為什麼完全漠視孫中山博物館的開設而要爬上工程車頂鬧事?

  社論最後指出,事件中,鬧事青年的行徑固然不可取,但更令人吃驚的是,部分立法會議員竟為這種強闖地盤、無視法紀的行為撐腰打氣,在立法會上“質詢”官員,“長毛”前天還跑到地盤去助陣,香港電台某節目亦大讚鬧事者“值得尊重”,還嘲諷拆天星就是“強政勵治”……。對此,特首曾蔭權昨日指出,所有人士在發表意見時一定要持平,要考慮到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更需要尊重法紀。旨哉斯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