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中國明年經濟主調以穩為主 質重於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08 10:01:48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備受關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昨日閉幕。這個為明年中國經濟把脈定調的會議,是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實施近一年及中共十七大將於明年召開的背景下舉行的,其確立的工作思路格外引人注目。這次會議不僅將為明年的經濟工作提供指導性文件,對於外界了解中共十七大的政策走向也具有風向標意義。 

  社評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心,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起落。這次會議為來年中國經濟發展定下的基調有兩個特點:一是以穩為主。為防止經濟增長過快過熱,避免出現大幅震盪,中央將繼續實行“有保有壓,分類指導”的溫和宏調政策。二是質重於量,即由原來過於重視經濟增長的“快”,轉變為側重於“好”。預計明年中央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及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方面,將會有更大動作。 

  中央之所以突出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與中國經濟發展目前所面臨的形勢與不確定因素密切有關。一方面,經過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雖然有所回落,但投資過快、信貸過多、外貿順差過高仍然是威脅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的三大突出問題。在內外圍熱錢過多,地方政府投資意慾高漲的情況下,宏調稍有放鬆,經濟過熱現象就有可能捲土重來。另一方面,在宏調措施及美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影響下,內地經濟也存在著大起大落的可能。因此,國家自然要實行“有保有壓”的宏調政策,小心翼翼地保持經濟增長平穩。當然,保持平穩並非不思進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到明年的工作任務時,特意強調了要“保持和擴大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在“保持”的基礎上,首次進一步提出要“擴大”這種良好勢頭,顯示出中央對未來經濟發展的積極進取心態。 

  社評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內地走粗放型發展道路雖然取得了經濟增長速度及外匯儲備額雙雙全球第一的驕人業績,但毋庸諱言,國家也為此付出了能源高消耗、環境高污染及勞工低收入的代價。這種重量不重質的發展模式,也是引起與西方國家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對此,中央早有憂慮,並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轉變增長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目標。但從十一五的開局之年來看,這一目標落實得不盡理想。中央將國民經濟發展“又快又好”的調子改為“又好又快”,反映出了中央強調“質”重於“量”的良苦用心。 

  近年來香港經濟強勁增長,主要得益於內地經濟快速發展的直接帶動。境外熱錢與資本由於看好中國概念而大量聚集香港,催谷了本港的股市、樓市及整體經濟。香港經濟與內地息息相關,是港人高度關注是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原因。面對明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下滑的不明朗因素,香港須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經濟聯繫,包括加強物流、金融服務等領域的中介橋樑作用,吸引更多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以及經港出洋,走向國際,從而進一步強化本港優勢,增強抵禦外圍不利環境衝擊的能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